幼儿进餐心理活动有哪些,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餐
1、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餐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段时间好的习惯将影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餐前活动的组织很重要,餐前可做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我觉得,餐前尽量避免一些太剧烈的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如《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小朋友明白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使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多告诉幼儿吃饭时要专心。还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地告诉小朋友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 进餐前一定要让小朋友洗手,我们可将洗手的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冼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为了让他们更感兴趣,还可以将这些动作编成好听的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小手洗洗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小手搓搓,白又白。”老师在多次反复练习中,孩子会慢慢地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养成了进餐前的好习惯。 准备进餐时,可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地进餐。对进餐好的孩子给予赞许,激励幼儿积极用餐。针对挑食的孩子可以从开始盛少点,到以后慢慢增加,让他逐渐适应,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真棒,再多盛点吧!”……“今天你学会了吃青菜,真了不起”,在老师反复鼓励下,激发幼儿食欲,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小毛病。 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可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当然幼儿的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相信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小朋友们都能养成良好进餐的好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茁壮地成长。
1 、给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的进餐环境。顺其自然,不要强迫孩子进餐。在孩子用餐时,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愉悦孩子的心情,让孩子感到吃饭是件开心的事。
2 、 家园共育、控制零食。 提醒孩子少吃零食,让孩子有饥饿感。常吃零食,使孩子血液中血糖含量高,没有饥饿感,所以在餐前不让孩子吃零食。
3 、加强运动,增进食欲。 针对这种情况,我坚持让本班幼儿每天都参加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并注意动与静的交替,以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使幼儿的情绪始终保持愉快。 运动后应让孩子安静地休息半小时,喝一点水。
5 、少盛多添原则,让孩子有信心。孩子看到盛得过满的饭,常常会感到很害怕,生怕吃得慢或吃不下而受到指责,却喜欢一次次自己去添饭,并自豪地说:我吃了两碗、三碗。因此,我们在给孩子准备第一碗饭时,要根据孩子的胃口盛得适中,留下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添饭,培养孩子吃饭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6 、有机会让孩子自己参与厨房劳动。在家可让幼儿与父母一起做饭做菜,餐后,还可让孩子一起收拾餐桌、洗涤餐具,由于孩子没有机会参与厨房劳动,所以他们就难以品尝出劳动果实的芳香。在园让幼儿吃完后将自己的盘子放好并把桌子收拾干净。让他们感到劳动的愉快 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的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文明进餐行为?...
幼儿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
1,家长应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以自身的优秀表现带动幼儿模仿学习。
2,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吸引幼儿遵守规矩,再对幼儿不佳的表现加以警示。不需要重体罚,只要让幼儿知道错误,让他理解别人对不良习惯的不满就行了。
3,向幼儿园方面建议加强幼儿餐饮习惯的教育引导,或者选择更好的教育机构。营造更好的教育,社会环境。
时间:2012-10-22参与人员:中班组全体教师组织人:雷蕾研讨主题:研讨内容:中一班的徐伟博不想上幼儿园,经询问说:“不想吃青菜。”而妈妈也很无奈地说:“奶奶说的不吃就别让他吃了吧……”幼儿的饮食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用餐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根据目前中班年级组中普遍存在的现状:如开始分饭菜,有的孩子就开始说:“老师,我不要吃萝卜。
”“我不想吃青菜。”“给我盛一点点饭。”“我不要喝汤。”……大家开始用餐了,有的香喷喷地吃着自己的一份饭菜,有的孩子看着眼前的饭菜发呆,有的根本就不想自己动手吃,有的孩子把自己不要吃的菜送给别人吃,有的索性把腿翘到了小椅子上,和别人开始聊天了……还有用餐结束后,有好多剩菜剩饭。有的孩子乘着老师不注意,就自己倒掉了饭菜。有的孩子没有收拾自己的碗筷,就去漱口或者自由活动了……等等现象的存在。
我们先是一起分析了幼儿用餐习惯差的原因分析:挑食现象的出现与家庭的教养和喂养方式有关。
有的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只爱吃荤菜,觉得蔬菜很难吃;有的父母本身自己就比较挑食,父母的用餐习惯孩子看在眼里,父母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的用餐偏好,从而间接导致了孩子偏食现象的出现;有的家庭在用餐时,不注重用餐时的习惯,一边讲话,一边看电视,有的还端着饭碗走来走去,父母给予了孩子不良的榜样,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良的用餐习惯。父母的过分宠爱,导致幼儿用餐时行为习惯较差。
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比较宠爱孩子。孩子不吃,就哄着吃;孩子不愿自己吃,就喂着吃;用餐时间到了,孩子要玩,就追着喂给孩子……有的孩子在家用餐是,一边讲话,一边吃饭,甚至还把脚抬起来放到桌子上,有的父辈们非但不批评,反而夸奖孩子,父母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没有教给孩子正确的用餐方法,导致有的孩子用餐习惯较差。
当孩子出现挑食现象或者不良的用餐习惯时,老师只是单纯地说教,“不要挑食”“不准怎么样”,这种单纯的说教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也许孩子当时服从了,但是下次还会有此类情况的出现。如何解决孩子的用餐问题:解决孩子的用餐习惯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常关注并加以正确有效地引导,才能逐步改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这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
老师应注重科学有效性,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班里,如果有幼儿用餐行为习惯较差的现象出现,不应在以单纯的说教为主,应巧妙地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如:晨间谈话活动中,可以谈一谈,“今天吃了什么样的早餐?”“什么样的早餐比较有营养?”“他们中含有什么营养,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和提升。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告诉了孩子早餐的重要性,以及各类早餐的营养价值,使幼儿注重吃早餐。开展角色游戏时:菜场的服务员,可以推销自己的各种菜,推销时介绍自己菜的名称,营养价值等。点心店里,点心师傅们也可以推销自己的点心,说出他们点心的有点以及营养价值。
3、如何有效组织幼儿餐前活动
一、餐前洗手
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儿歌“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并学习洗手的方法。在教幼儿洗手时,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洗手的动作,伴着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两只手儿甩一甩,小手变得白又白”进行多次练习,使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游戏的组织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幼儿通过游戏发展智力,能培养其感知觉、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内容就地取材,形式多种多样。餐前活动常可开展下列游戏。
1.手指游戏
手指游戏集儿歌、手指活动于一体,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教师应该经常注意收集、整理儿歌和手指游戏。在餐前组织幼儿玩《五只猴子荡秋千》、《一家人》、《卷白菜》、《手指出门》等手指游戏,既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又有轻松的娱乐效果,幼儿很喜欢。
2.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我的小球碰几球”等智力游戏,在于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有触觉游戏(“请你摸摸他是谁”)和听觉游戏(“请你听听他是谁”)等。
3.音乐表演游戏
全体幼儿跟着音乐旋律做舒缓的律动,或者一幼儿进行表演让其他幼儿猜猜演的是什么,如“我们都是机器人”、“我来比划你来猜”等。
三、食谱介绍
食谱的介绍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还能让孩子们对每天的饭菜感兴趣,帮助孩子愉快的进餐。我们可以针对当天的主菜,准备谜语让大家一起猜,比如蘑菇就是: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准备儿歌,大家一起学一学唱一唱。通过一唱一猜,孩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还可以进行知识竞赛。请当天值班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提前准备好介绍蔬菜营养知识的材料(可以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图片),在餐前活动时进行介绍:如菠菜汤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和叶绿素,多吃蔬菜能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碎肉豆腐”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能供给我们必要的营养等。
餐前活动的组织是一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可以让小朋友有愉快的进餐情绪。让孩子带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吃饭,这对调动孩子的食欲很有帮助,对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形成很重要。
4、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午餐习惯
1 洗手方法的掌握,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天生好奇好动,喜欢探索,小手脏乎乎是常有的事,要让他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手脏了要洗手,保持小手干净的习惯,最根本的还是要让他们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爱上洗手。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收集了一些生动形象正确洗手的的图示步骤和孩子们一起张贴在卫生间,结合孩子的一日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平时我们还组织小朋友进行洗手比赛、评选卫生宝宝等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如今孩子们已养成了正确洗手、勤洗手的好习惯。
2 愉快氛围的创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氛围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的又一个方法。一个整洁有序、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孩子感受进餐时的快乐气氛,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在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说教,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家长只要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的要求,动点脑筋,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游戏气氛,持之以恒正面鼓励,不断强化,就会使孩子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
3 多彩游戏的引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枯燥无味的进行说教孩子们不感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来鼓励幼儿初步了解每天按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例如,经常利用“娃娃家”这一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游戏来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餐具,喂小宝宝吃饭,发现了问题组织小朋友讨论应该这样做,从而提升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收集一些关于进餐方面的动画片让孩子们观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穿插进去,通过《怎样吃最有营养》的教学,使孩子掌握一些常规粗浅的营养知识,懂得要想身体好,就必须吸收全面的营养,合理地搭配饮食。通过故事《胖胖和瘦瘦》,使孩子们懂得挑食的孩子又瘦又小,样样都爱吃的孩子长得又健有壮。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农村资源,曾在秋收的季节,带领班上的孩子们参观农民收割稻谷,还组织孩子们一起帮着拾稻穗,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并通过故诗《锄禾》,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4 正面教育的坚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特别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例如:在观察孩子们进餐时我说:“看涵涵小朋友吃饭的时候特别的认真,一口一口的吃,桌上一个米粒都没有”。顿时就有许多小朋友在检查自己有没有掉米粒,也认认真真的吃起来。由于小班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5 家园配合共同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有个良好的进餐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只要孩子想吃啥就买啥,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还有的孩子在家中是由成人喂饭的,甚至有的孩子要家长哄着吃、追着吃。积极主张家园配合共同来引导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通过家长会,我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六一”体检的情况以及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时碰到的一些问题,与家长共同制定进餐规则,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自觉改变不当的饮食习惯。如果家长自己挑剔食物,或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那种食物味道不好,孩子会因此受到影响。应该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得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从而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和家长相互配合、家园共育、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老师要细心照料,精心呵护。《纲要》中还指出: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配合,家长、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从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去引导孩子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5、如何正确运用强化来引导幼儿进餐
以下的方法也许可以帮助你让孩子会下来吃饭:
1、首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想吃饭,那总是有些原因的,是不是病了、或是吃多了零食、或是心里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影响食欲。所以如果孩子一时不想吃,你就不要苦苦哀求,否则,等于给孩子机会进行要挟。对撒耍赖不吃饭的孩子,饿他一顿半餐,下次他就会体验到饿肚子的滋味。饿一天半日,对孩子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家长要狠下心来才行,事后再和孩子讲讲道理为什么要饿他。
2、让孩子吃饭但不吃时,往往家长会对孩子喊“不要再吵了”、或者“不要再磨蹭了”“快点”之类的话,但这种话不宜超过两次。如果孩子不能控制自己,你就得让孩子离开餐桌,什么时候说想吃饭了才让他回到餐桌前。
3、如果孩子不吃饭,那就等上大约五分钟,然后问孩子(无论孩子在他的房间或是别的地方)是否想好好吃饭。如果说:“是的”,才能允许孩子回到餐桌旁。有时,孩子可能会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告诉孩子:“我想你还是管不着自己,那么,你现在必须离开这间屋子直到我们吃完饭为止”。 无论孩子在不在餐桌旁,要记住经过观察该知道哪种方法对你的孩子更为有效,而且家长要坚持自已的主见,不能让孩子发现你的心软。
4、如果孩子在吃饭的注意力不在餐桌上,坐不住,或者是满屋子跑,可能是有其它让他感兴趣的事情吸引着他。这时,切忌强迫孩子老老实实坐下吃饭。而应用“转移视线”法,把孩子的兴趣吸引到饭桌上来。最好能给孩子讲解一些科学常识,比如:人为什么要吃饭?吃下去的东西都跑到哪里去了?一方面使孩子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兴趣而增强食欲。当然了,做一些孩子爱吃的饭对于孩子安静坐下来也是有利的。
5、家长们还应该知道,虽然可以为孩子做一些他爱吃的,但在饭桌上不要用:你喜欢吃这个吗?这样会助长孩子挑食个性。孩子吃什么菜式,你应该心中有数,有什么就让孩子吃什么,不能增长了孩子偏食的习惯。
6、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吃而闹得太过分,家长要果断的做出决定,告诉孩子“你好好想想,我确实希望你能记住我们所制定的这些规则,这样就不会把你从餐桌旁赶走,或者你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奖品,所以我相信你能学会遵守这些规则”。给孩子说时不能有一丝的妥协,让孩子知道只有好好的吃饭才可以得到一些小小的奖励。
以上介绍的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好好吃饭的条例,也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家长,做家长的只有好好了解孩子,首先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吃饭的原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还应注意,在开饭前的一到两个小时内,尽量不要让孩子吃零食,否则孩子吃零食都吃饱了,家长再说什么也没用。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您好啊,(一)合理组织,使幼儿有良好的用餐情绪
1、家园共育、控制零食有些家长从孩子一起床就不断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别是双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长就给买什么,造成孩子没有饥饿感。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控制、节制。
2、以身作则、科学进餐挑食是托班幼儿在用餐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法。在平时家长可以在幼儿在场时有意识的谈些他们不爱吃食物的营养所在;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儿一起尝试;还可以多变化一些烹饪的方式,同一种菜的不同口味也会吸引到幼儿的。当然耐心和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今天能吃一小口,就给予表扬。明天争取能再多吃一口,以此循序渐进的努力,帮助幼儿逐渐的克服。
3、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二)控制合理进餐时间让幼儿自觉调整用餐时间。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教师尝试过这样几种小方法,效果不错。小奖品的妙用(利用孩子带来的分享食物,或午餐中多出来的水果、点心奖励有进步的孩子。)吃饭耗时的原因也包括了有些幼儿习惯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这点也是让许多家长和教师感到困扰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利用午餐后的卡通欣赏、或玩具分享时间来吸引他们。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我们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好多家长问到:“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今天吃什么?”“杨寅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班32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除了何晓海、汤泽宏、周佳霖能独立进餐外,其余都或多或少需要老师喂,部分幼儿面对饭菜束手无策,只会坐等。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四净”且餐后整理的常规。还有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我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常规
小班幼儿理解力差,胆子小,如果一味的说教,易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有些幼儿还会故意违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如通过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故事《小鸟吃饭》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呀。又如通过情景表演《我会自己吃饭》使幼儿对进餐时身体靠近桌子,左手扶碗,右手拿调羹,调羹舀饭进嘴身体近饭碗等等一些简单常识,并知道调羹的使用,餐具的摆放,天天在一定的时间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在进餐过程中,我经常给幼儿播放一段柔和、安静的音乐,使幼儿能够心情愉快地进餐。并对进餐中保持四净(桌面、地面、身上、快餐盆内干净)的幼儿或小组贴上五角星或小红花,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可高了,进餐脏乱、掉饭米粒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 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如陈品翰小朋友不爱吃茄子,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原因是他的父母不喜欢吃茄子,在家里从未烧过这道菜。
2、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座位安排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我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
一、二张桌子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安排在要好又能吃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3)“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我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4)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杨寅,不吃绿色蔬菜,开始我给他少剩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地逐渐适应,不感到很痛苦,现在他已能吃很多的绿色蔬菜了。
(5)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四、利用激励作用,激发幼儿进餐自觉性
在多数幼儿能独立进餐,并正确使用餐具后,在第二学期,我又采取了“比比谁吃得好”的要求:自己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要老师喂;吃饭时不讲话,坐姿端正;细嚼慢咽会按需添加;知道“四净”且会整理干净,餐具轻拿轻放 ;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还要做好餐后的漱口工作。每天午睡前后进行,为达到要求的幼儿打上五角星,一周中又五颗星的幼儿可得到一朵小红花。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又一次调动起来了。
五、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只限制在幼儿园内就很难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家园同步,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幼儿在幼儿园内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但在家中还是存在着许多喂食、偏食现象,我们就每周发一张表格,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进餐情况。每周一次根据表格进行讲评,表扬进餐家园一致的幼儿,这样使许多孩子有了一定的压力和竞争心,很快改善了在家的进餐情况,许多家长都说“陈老师,小孩到底还是上学好,现在吃饭可省心多了”。
经过近一年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我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幼儿全部都能独立进餐,每一个幼儿都能较干净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和菜,不剩饭菜,并掌握了一些进餐方法,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总之,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