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的人的心理状态怎么样,开悟的人内心是什么样子
1、开悟的人内心是什么样子
开悟就是大彻大悟,
能做到开悟的人,
着实是不简单的。
世人常言自己是人不是神,
开悟的人就是人中的神吧!
引用道教的一个词
开悟的人内心一片空明吧
用俗语说就是明白了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2、《开悟后的人是什么样子
既然是人肯定还是人的样子,不会长出三头六臂的。外表看不出什么区别来的。就像一个科学家,从外表上看不出来谁是科学家谁不是科学家。开悟和没开悟也是这样的。区别在于境界的不同。开悟就是对精神世界物质世界的认知不再困惑迷惑,明白了真相,不再贪恋烦恼。
根据佛教禅宗典籍对开悟的描述,开悟后至少有以下几个特征:
1、开悟的人,从内心来讲,没有了贪、嗔、痴、疑、慢。因为觉悟的般若智慧可以完全化解这些烦恼。
2.开悟的人,佛经一看就懂,因为开悟的人所得的是佛的智慧,虽然没有佛那样觉悟圆满,但对于佛的言教已经完全可以领悟。
3开悟的人不会再做任何坏事,行为自然合乎戒律。
4开悟的人,随时可以进入禅定。因为开悟的人,已经得到般若智慧,戒定慧等持,所以必定禅定也同时成就。
3、梦参老和尚: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
梦参老和尚开示: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
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以读经要由别人代读。由此也可见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只授记弥勒佛而并没有授记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
参禅之时要明白自己与佛之心无二分别。这个“明白”不是修得的,而是证得的。但我们学习教义的人要登上十信满心时要经过一万大劫。
一万大劫是好长的时间--人的寿岁从十岁每过一百年增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直到十岁,这样的一增一减才是一小劫。一千小劫才构成一个中劫,一千个中劫构成了一个大劫。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开悟之人只相当于成就了第一个大劫,之后要修利益众生的事业。菩萨要从五明中求,菩萨都要学习医方、工巧。而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成佛、与佛无二无别的说法在教义上讲是“素法身”。
所以虽然我们的体、性与诸佛已成的体、性平等无二,但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成佛并不能与佛的功德相比。佛有利益无量众生的功德,明心见性成就的只是心而不是利益众生的功德。
4、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瞬间天下静,
不觉世上情,
往来不相代,
你我谁是谁。
心中好恐惧,
不觉两泪流,
昔为红尘客,
有岸不回头。
为什么开悟的人心生恐惧?无量劫来,自己做了这么多恶业,红尘滚滚,有岸不回头,今天才知道自己太愚痴了,要好好修行了。有人哭几天,有人哭几个小时,我告诉诸位,没有不哭的,没有不害怕的。突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是自己的亲人,谁是自己的眷属,谁是谁啊,都是假的。不是修行人一开悟,就没了人情味。而是知道了,这个肉体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个世界常住。现在的亲人再好,也只能在世几十年,太无常了。
5、开悟的人和没有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开悟的人(真正开悟的人)和不开悟的人重要区别在于:开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的,都是从本无所有的心地上构建的,所以诸佛(开悟的人)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哪怕某种想法看起来多合理或真实。觉悟的心不以“合理”和“看起来真实”为理由和依据来确定它自己的存在是真的,这种习性是头脑的。头脑以“合理”、“看起来实在”等来支持和证明它自己的梦幻是真实的。心不,觉悟之心因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它不会被自己所生出的任何存在(念头、事物、感受等)所欺骗。它不会颠倒“主”与其“虚造之物”。所以,诸佛能活在空无中,活在空性中。因为确确实实体悟到“五蕴皆空”中并活在“五蕴皆空”——五蕴之外的“涅槃寂静”中,所以,诸佛菩萨能够一直呆在“如来世界”,一直在“真如”中,一直在“三摩地”中,一直在“究竟涅槃”中,从不“颠倒梦想”。
但凡夫不同,凡夫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一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我们从没出离过自己的念头之丛;二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不相信自己的所想,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参照,那样,我们的头脑将想象不出它自己是谁、在哪、如何存在,它将感到非常恐怖。所以,我们凡夫或作为凡夫的我们,不得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我们以不断生灭相续的“想法”和“感受”混合成“我”,如同“想法”是骨架、“感受”是水泥——塑成了一个泥人,因为认同想法和感受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认同“自我”真的存在,并是“实体的”(有人认同身体为我)。但诸佛、菩萨——那些真正开悟的人,他们早已识破了这点,不仅仅是头脑上的知道,而是体验中的事实——“五蕴皆空”,因为认识到“眼之所见、身之所受、心之所想、体之所为、以及出现在自己头脑中的概念等”皆不是真的,所以他们不会被什么所障碍住。心不能再禁锢它自己。他们不得不活出自由,那是他们唯一的状态。
世上有无数的修道者宣称自己是开悟的,但他们依然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比如他们对待“神通”、“未来”、“死亡”、“轮回”、“证悟”等的态度,比如他们反应于他们的想法——仍旧“悲伤”、“痛苦”、“愤怒”、“恐惧”、“担心”等。任何情绪上的剧烈反应,都是把一个虚假的想法当成了真实的结果。若不是这样,若不是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有谁会在自己的内在“大动肝火”,并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改造”、去“改变”、去“伤害”自己或他人呢。正因为我们迷惑了,正是因为于刹那“‘一念’又迷入了‘虚妄’”——把一个虚假的“想法”当作“真实”的了,才发生那样的情况的。否则,有谁因为一场电影里的一个人物的一句话或其所做的一件事,而“大动肝火”——大怒、伤心、痛苦等呢。除非我们迷惑了,除非我们忘了那是电影,那是电影里虚构人物的所为,否则,我们不会真的搅动自己的心,倾动感情。我们凡夫一直生活在这样一场貌似真实的电影中从未走出,因此,我们相信这,相信那样,我们有很多故事,我们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去解决和创造。这就是迷惑。
开悟的人对世界的解释是否始终如一?确切地说,真正开悟的人对世界从不解释,即便他偶然对事物发表了某种看法——他也不认为他说的就是唯一的直相或真理。因为他知道,真相是不可知的,而真正之理亦不可说。即使是真相,那也是一个故事。而能被说出的真理,已经离开了真相。“凡有所见皆是虚妄”,他们彻底的不被任何所迷。
凡夫因为相信自己的想法,而想法会变。所以通常,他们对世界或事物的解释不停地变化。今日这样想,他们这样说;明日又那样想,他们又那样说。今日相信这种理论,他们认为这是对的;明日又相信那种理论,所以又认为那是对的。所以,凡夫对世界和事物的解释与看法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因为想法变,我们眼中的世界和事物不得不变。这是凡夫的世界。“无常”在凡夫的世界就是这样恒常不变的。但在佛,则无无常,亦无非无常,他们在一切语言文字之外生存。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他们活在所有的“说法”之外。
佛和凡夫的世界有何不同?如果你是凡夫,你的所见即所是——你活在实地的世界里;如果你是佛,你只活在“心”里——“非空、非不空”的心中。对于佛来讲,没有外在世界,也不存在外在世界,所有的都是内在世界。一位佛并非踩在地球上,虽然你认为他明明站在尘埃中。但对于凡夫,你只能站在地球上——岩石上、泥土中、大理石地板或水泥地板上。你不可能站在除此之外的别的地方,因为你根本没有看到除这一切有形象的事物之外还有什么,所以你不得不站在你所认为的实地上。凡夫的世界是他的眼球,甚至眼球也被忘记——他们的世界,只有地球。但十方三世诸佛,只在一个地方——“心”——净土的世界。他的眼里没有地球,只有心。当然,活在世人之间,他会认同你的想法——他活在地球上。
佛与凡夫有何差别?你不知道佛的世界,除非你成佛;但佛知道你的世界,因为他从你那儿经过过。我们都站在相同的地方,但因为迷的层次和悟的境界不同,同一世界变成了三千大世界。因为走不出想法,所以你活在六道中而非净土里;因为你相信自己的想法,所以恒沙劫你日复一日的走不出。一念一世界,一觉一轮回。因为不能觉性常住,因为念念转心,所以我们凡夫,于本无轮回中,自见轮回;于本无流转中,自取流转。枉受自造虚妄之苦。诸佛醒世,觉灯长明,耀照世人,悟者先醒。出离生死,显示常净,性相如如,不动尘境,为佛之事。善知识,佛为迷海中舟航,诸苦受够,因缘具足者,登彼之舟,至超生死岸,永在极乐!
6、南怀瑾:开悟和不开悟的人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开悟的人,一切所见所闻所做所行不离觉性本心。
没有开悟的人一切所,皆妄心所受,妄心所行!
开悟的人(真正开悟的人)和不开悟的人重要区别在于:开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的,都是从本无所有的心地上构建的,所以诸佛(开悟的人)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哪怕某种想法看起来多合理或真实。觉悟的心不以“合理”和“看起来真实”为理由和依据来确定它自己的存在是真的,这种习性是头脑的。头脑以“合理”、“看起来实在”等来支持和证明它自己的梦幻是真实的。心不,觉悟之心因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它不会被自己所生出的任何存在(念头、事物、感受等)所欺骗。它不会颠倒“主”与其“虚造之物”。所以,诸佛能活在空无中,活在空性中。因为确确实实体悟到“五蕴皆空”中并活在“五蕴皆空”——五蕴之外的“涅槃寂静”中,所以,诸佛菩萨能够一直呆在“如来世界”,一直在“真如”中,一直在“三摩地”中,一直在“究竟涅槃”中,从不“颠倒梦想”。
但凡夫不同,凡夫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一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我们从没出离过自己的念头之丛;二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不相信自己的所想,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参照,那样,我们的头脑将想象不出它自己是谁、在哪、如何存在,它将感到非常恐怖。所以,我们凡夫或作为凡夫的我们,不得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我们以不断生灭相续的“想法”和“感受”混合成“我”,如同“想法”是骨架、“感受”是水泥——塑成了一个泥人,因为认同想法和感受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认同“自我”真的存在,并是“实体的”(有人认同身体为我)。但诸佛、菩萨——那些真正开悟的人,他们早已识破了这点,不仅仅是头脑上的知道,而是体验中的事实——“五蕴皆空”,因为认识到“眼之所见、身之所受、心之所想、体之所为、以及出现在自己头脑中的概念等”皆不是真的,所以他们不会被什么所障碍住。心不能再禁锢它自己。他们不得不活出自由,那是他们唯一的状态。
世上有无数的修道者宣称自己是开悟的,但他们依然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比如他们对待“神通”、“未来”、“死亡”、“轮回”、“证悟”等的态度,比如他们反应于他们的想法——仍旧“悲伤”、“痛苦”、“愤怒”、“恐惧”、“担心”等。任何情绪上的剧烈反应,都是把一个虚假的想法当成了真实的结果。若不是这样,若不是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有谁会在自己的内在“大动肝火”,并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改造”、去“改变”、去“伤害”自己或他人呢。正因为我们迷惑了,正是因为于刹那“‘一念’又迷入了‘虚妄’”——把一个虚假的“想法”当作“真实”的了,才发生那样的情况的。否则,有谁因为一场电影里的一个人物的一句话或其所做的一件事,而“大动肝火”——大怒、伤心、痛苦等呢。除非我们迷惑了,除非我们忘了那是电影,那是电影里虚构人物的所为,否则,我们不会真的搅动自己的心,倾动感情。我们凡夫一直生活在这样一场貌似真实的电影中从未走出,因此,我们相信这,相信那样,我们有很多故事,我们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去解决和创造。这就是迷惑。
开悟的人对世界的解释是否始终如一?确切地说,真正开悟的人对世界从不解释,即便他偶然对事物发表了某种看法——他也不认为他说的就是唯一的直相或真理。因为他知道,真相是不可知的,而真正之理亦不可说。即使是真相,那也是一个故事。而能被说出的真理,已经离开了真相。“凡有所见皆是虚妄”,他们彻底的不被任何所迷。
凡夫因为相信自己的想法,而想法会变。所以通常,他们对世界或事物的解释不停地变化。今日这样想,他们这样说;明日又那样想,他们又那样说。今日相信这种理论,他们认为这是对的;明日又相信那种理论,所以又认为那是对的。所以,凡夫对世界和事物的解释与看法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因为想法变,我们眼中的世界和事物不得不变。这是凡夫的世界。“无常”在凡夫的世界就是这样恒常不变的。但在佛,则无无常,亦无非无常,他们在一切语言文字之外生存。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他们活在所有的“说法”之外。
佛和凡夫的世界有何不同?如果你是凡夫,你的所见即所是——你活在实地的世界里;如果你是佛,你只活在“心”里——“非空、非不空”的心中。对于佛来讲,没有外在世界,也不存在外在世界,所有的都是内在世界。一位佛并非踩在地球上,虽然你认为他明明站在尘埃中。但对于凡夫,你只能站在地球上——岩石上、泥土中、大理石地板或水泥地板上。你不可能站在除此之外的别的地方,因为你根本没有看到除这一切有形象的事物之外还有什么,所以你不得不站在你所认为的实地上。凡夫的世界是他的眼球,甚至眼球也被忘记——他们的世界,只有地球。但十方三世诸佛,只在一个地方——“心”——净土的世界。他的眼里没有地球,只有心。当然,活在世人之间,他会认同你的想法——他活在地球上。
佛与凡夫有何差别?你不知道佛的世界,除非你成佛;但佛知道你的世界,因为他从你那儿经过过。我们都站在相同的地方,但因为迷的层次和悟的境界不同,同一世界变成了三千大世界。因为走不出想法,所以你活在六道中而非净土里;因为你相信自己的想法,所以恒沙劫你日复一日的走不出。一念一世界,一觉一轮回。因为不能觉性常住,因为念念转心,所以我们凡夫,于本无轮回中,自见轮回;于本无流转中,自取流转。枉受自造虚妄之苦。诸佛醒世,觉灯长明,耀照世人,悟者先醒。出离生死,显示常净,性相如如,不动尘境,为佛之事。善知识,佛为迷海中舟航,诸苦受够,因缘具足者,登彼之舟,至超生死岸,永在极乐!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