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探索欲
1、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探索欲
因为孩子还小,在满足自己的探索欲的时候会破坏某些东西,当然这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下面就为大家进行讲解。
1、觉得好玩。
认为这件事情好玩,而愿意去触碰。就比如说喜欢把把墙上挂的日历撕下来叠飞机;将家里植物的叶子掰下来;用刀或者笔在墙上或者桌上乱涂乱画等等,都是他们认为好玩而去做的事情。
2、经验不足。
当宝宝三岁的时候会想要帮爸妈做一些是事情,但是因为年龄小,经验不足,有的时候会给宝宝添乱。比如说帮爸妈拿碗筷,而把碗摔碎。实际上,宝宝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自己还小而没有帮上忙,所以爸爸妈妈们反而觉得孩子是在帮倒忙。
3、模仿能力强
孩子3岁的时候模仿能力强,爸爸妈妈做什么,宝宝就能很快的学会,此时,如果说看见爸爸们在拆修玩具,宝宝们也会想要去尝试,但由于还小,往往都是把玩具拆了以后结果再也装不起来了。
二、解决方案,如何满足宝宝的探索欲
当发现孩子爱拆东西的时候,爸妈们可别打骂孩子,最好用引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1、爸爸可以试着和孩子一些拆装玩具,并告知孩子机器中的哪些零件,告诉宝宝如何搭配,并手把手的教孩子将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一样可以让孩子在拆装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2、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购买拼插、组合玩具这样是最好的,这样的玩具容易拆装,能培养孩子积极探索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3、教给孩子安全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明确的告诉孩子家里哪些东西不能碰,比如说电器、药品等。这样就能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探索精神是指孩子能够主动地研究,发现自然事物的某些规律、联系、属性等的心理倾向。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要呢? 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对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发展特长,激发科学智趣,培养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探索精神形成的前提 (一)幼儿对探索对象及问题的兴趣程度 幼儿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学习有强烈的愿望、志趣及积极的态度。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不断探索陌生的事物是幼儿的一种特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这种“探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我们要通过科学教学引导他们,使他们探索活动有目的地进行,达到生活中能随时随地去研究他们所碰到的自然现象并试图加以解释的效果。
因此,应在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观察、爱提问题、爱研究问题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探索的物质环境 要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就是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环境。认识和了解自然事物和现象,离不开实践,大自然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课堂,不要把孩子禁困在教室里,要鼓励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如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水土流失、环境的污染和保护、四季变化等,都必须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探索。
直接观察认识活生生的自然事物,让幼儿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亲手实验,从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由此产生的兴趣和由于“成功”而取得欢乐,是知识灌输所不能得的。 (三)在探索活动中幼儿所具备的能力 要让幼儿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类能力、使用基本器具能力以及栽培、饲养、采集、制作等动手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认识自然界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方法 (一)引导幼儿提出问题,确定探索对象 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矛盾,揭示矛盾,并把矛盾交给他们去思考、研究、解决。要明确提出需探索的问题,有计划地探究。如活动《搭纸桥》,提出能不能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使“纸桥”的承受力增大?幼儿立即被问题吸引住了,都积极动脑筋、思索,并开始动手操作,进行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逐步认识到改变纸的形状能改变纸桥的承受力这一科学结论。 (二)创设条件,让幼儿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独立探究,教师在孩子的探究过程适当加以引导,这样适合幼儿爱玩好动的年龄特征,容易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想动手试试的心理要求。整个探索过程是在幼儿自已的操作下进行的,因此他们的兴趣强烈,全过程的印象更深刻。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重视过程,而不要只注意结果。
(三)个人探索和集体讨论相结合 讨论是集体思考和观点沟通的最有效的方法,活动中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结果表达出来。要放手让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充分提供质疑、释疑的机会。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把每一个人的研究所得化为集体的财富,又使每个人从集体财富中吸取营养。
在研讨中,教师主要是观察幼儿的研究活动,倾听他们意见,不要轻易地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不要用言语和表情去干扰幼儿的思考,更不要以仲裁者自居,即使幼儿得出的结论明明是错的或不完全的,也不要直接指出,而要针对错处再提问,使其思考、实践,如在“吹泡泡”活动中,幼儿认为用各种形状的铁丝框会吹出相应状的泡泡,教师不必立即回答,而让他们自已去试试。
(四)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包含探索的程序和经历。给幼儿适当介绍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人类探索自然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所观察过的现象或所做过的实验,感受科学家思考过的问题和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这既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启迪他们的智慧,同时也进一步增进幼儿探索自然和学习科学技术的志趣,培养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探索品质。
三、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一)探索内容要与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相适应 孩子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喜欢实践,求知欲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幼儿探索的内容应当是他们所关心的、熟悉的、能接受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并且要趣味性。探索对象应从宏观到微观,自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相适应,使幼儿的认识由初级阶段逐渐发展。
(二)探索过程应从外部现象逐步过渡到内在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它不会感性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只有大量地探索现象,才能从中探索出规律的东西。例如幼儿只有先分别认识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个器官外部形态后,才能进一步探索这些器官的生理,即它们的内部的运动变化规律,如根的吸收作用、阳光的作用等等。从而进一步研究,认识植物的生长规律。
(三)探索活动要加强组织指导 探索活动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季节等情况合理安排。确定探索内容后,需要老师的启发诱导。
2、探索阶段包括哪几个成长期
探索阶段主要分为
(1)准备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
(2)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
(3)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时期。
(4)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2019是什么年啊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7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