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拖延行为包括哪些,心理问题遇事拖延,逃避,怎么调整心理
1、心理问题:遇事拖延,逃避,怎么调整心理
这是拖延症,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
改善拖延症具体做法:
1、 时刻提醒。将你工作或学习的最终期限或约会日期写下来,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对于特别重要的事情,用荧光笔重点标注一下。
2、将工作或学习安排在一天当中效率最高的时候。
3、给自己设个最后期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看似不可能按时完成的任务,往往在最后一刻都能完成。
4、将工作或学习分出轻重缓急,重要的马上就做。当一大堆工作都摊在你面前时,你就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了。
5、每天早上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或学习,其余工作你就会在轻松的心态下完成。
6、劳逸结合
7、将庞杂的工作或学习分成一部分一部分地去做
8、避免工作或学习被打断。集中精力可以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或学习。
9、计划不要变来变去。一旦你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就严格遵循它。不要为了使计划更完美,而中途添加新的内容。
10、当按时完成计划时,及时进行奖励。
2、如何克服拖延症
要想克服拖延症,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入手,在主观方面,要有执行力,在客观方面,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的力量,来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这方面可以使用敬业签这款软件,在敬业签记录的每条便签和待办事项内容都可以设置单次定时提醒或按天、周、月、季度、年的规则设置重复提醒、重要事项提醒、延时提醒等,还能绑定微信和钉钉提醒、电话语音和短信提醒,同步接收待办事项消息。
重要事项提醒,这个功能可以设置为每5分钟、10分钟或者30分钟再次提醒,直到手动将其标记已完成。对于苹果手机以及iPad的用户,重要事项的提醒频率为每1分钟或者每1小时。
五秒法则
现代人对“拖延症”深恶痛绝又无能为力。其实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病症”。具体表现为:不管事情紧急与否,都必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常给人留下懒散、磨蹭的不良印象。
别管,结果行动起来
你好,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符合拖延症,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拖延症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尝试按照以下步骤来会有帮助:
1.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
3.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
4.开始做事
此外,放宽心,不要对事情要求太过于完美,给自己压力的同时就可能导致“拖延”,从今天开始就行动起来吧,祝你成功!
这个嘛,个人属性问题,依靠个人的自觉很难做到这一点的。除非你有很强的意志力。
这个就像,你假如非常喜欢上网,但是你同时知道上网会担误学习时间。你的理智和你的本能i渴望就会交战。
你现在的情况肯定是后者获胜了。
你需要外在帮助,你可以让你的朋友见证,让别人来监督你一下。
你就对你的最要好的朋友说,跟她打赌,你说以后会克服拖延,做事肯定利索,不然你就怎么样怎么样。
让你的朋友监督自己,起到一定的心理作用,那么你也许坚持下来,就会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
3、拖延症怎么治
我想从个人的治疗经历来谈谈。
《拖延症的自我分析治疗》
这篇文章里写到了这一阶段的情况。
第二步在对拖延的方方面面以及自身有一定了解以后,从积极的方面对拖延作了一些“辩护”,写了
《爱上拖延症的八个理由》
。或许“任何症状都会有某些好处”。这段时间主要的改变是结束了以前并不喜欢的工作,并试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磕磕绊绊,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而接下来,则是在踏上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方向的道路以后再来处理那些“残留“的拖延心理和习惯,这个阶段可以常翻阅一下有关拖延的随身手册,如我看过的
《终结拖延症》或Still Procrastinating: The No Regrets Guide to Getting It Done
。 这些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的确可以称之为主流体系。如果回顾我们平时的生活,也是或多或少经常用到这些方法,比如对拖延的内容做记录、锻炼忍耐力和一些行为技术等等。而治疗手册则可以使我们平常应用的方法更精确更容易操作并形成体系。简单的方法积累并叠加,往往造成大的改变。另外再次回头看的话,我会利用一些ACT疗法的技术促进改变。
比起治疗过程,我更愿意说是个人发展的过程。而治愈也不是说治好了“疾病”,而是这个问题不再影响我的生活,甚至有一点类似于游戏里升级了的感觉。
如果受到拖延的困扰,我们不妨来谈谈它,或者谈谈我们拖延的故事,作为个人化治疗拖延的开始。 =)
另外补充一些tips:
1. 摘掉“我是拖延者”标签。
用来代替标签的更好的说法是“我的某部分行为有拖延的倾向”,毕竟并不是在所有的事情上我们都是拖延者。这样就能够在“拖延”和自己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间,以使改变在此空间内可以发生。
精神分析偏向于过去的体验并探索无意识,但对于“终结拖延”来说,专注于“此时此地”对体验的流动和改变的发生更有帮助。(或许很多情况都是如此。)回到童年重新体验也许是有趣的经历,但不会终结拖延,甚至过度的分析本身或许就是一种(倒推)逃避策略。我个人的经历也有相似之处。
3. 某些时候我们或许会有逃避失败的倾向。
所以问题的重点可能不是“首先要避免拖延”并且因暂时无法做到而灰心丧气,而是在个人发展的领域做出努力。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点点小的进步都是值得注意到的意识层面的成功。当我们能够享受这些发展的乐趣,所谓的“坚持”也有了新的意义。
[1] ACT疗法按单词读作“埃克特”,不是字母读音。Acceptance Commitment Therapy 翻译为接受与承诺疗法可能更合乎本意。该疗法包含一些正念和存在主义的因素。主要内容包括解除认知束缚、接受、联系现实、自我觉察、价值观和承担行动责任。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7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