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产生的心理根源有哪些,人的道德感是怎么产生的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11-20 05:40:02

1、人的道德感是怎么产生的

人的道德感是怎么产生的

这是伦理学的问题,有很多理论、学说、争论。

坚持性善论的人 说道德感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最基本的同情心这些是人普遍具备的,而且是天生就有的,天生的意思是跟吃奶、说话一样,每个人自然而然就会。

有坚持环境塑造说的,白板说的,说人的道德感是社会化、教育,文化等环境作用的结果。主要观点有:认识环境的产物人生来是一片白纸都是注重后天的铸造作用

还有一派比较犀利的思想家们认为,道德感就是虚伪的,弱者的规则、约束而已,没有什么道德感,都是社会强加给人的,他们只承认人的吃喝拉撒睡等本能。道德感其实是适应社会的手段而已

以上每种观点都有自己的证据和缺陷。如果你要选择其中一种(你能想到的答案几乎都被前人想到而且论证反驳过了),你必须思考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观点,你要能拿出强大的证据,足以反驳对方,并觉得正确无疑,以至于你可以将此变为信念

道德感其实是一系列具体的社会行为准则,就是为了帮助人类开展合作而进化出来的。

毕竟,人类这一种族在刚起步的时候规模非常小,对这样一个数量不大的种群来说,频繁的杀戮没什么好处。

所以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脑中预先设定了某些有限的道德观。

耶鲁大家心理学家保罗·布鲁恩认为道德涉及正义感、对于体贴和利他的情绪反应以及判断他人行为的意愿。

道德感指人对自己和别人思想言论、行举止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情感体验。

道德感的产生,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实则认为万物的根本原理都具备于人的本性之内,只需将它们发现、发挥出来即可。而人之性向善,“四端”内在于自觉心,若“尽性”修养出浩然之气,使得“四端”被扩充与发挥,便能成德。换言之,孟子认为道德根源来自于人性先天的向善,当达“万物皆备于我”之境,从而进行道德实践,方可致天人合一。

2、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怎样形成的?

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怎样形成的?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

(1)任何个人的道德品质者不是天生的,不是人的自然本性,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根源于社会。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历史和现实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以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是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合理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人的道德品质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据,都是各人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各自具体的社会存在。

(2)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变化,依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个人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不断追求并经过长期的行为积累才能完成的。

(3)任何一种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一般来说,都包含有心理上或行为习惯上几种基本成分的相应发展。

一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

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经过主观思想斗争和努力形成的;

三是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社会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

道德品质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道德主体大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互动的过程,道德意识指导道德实践,道德实践为道德意识的升华提供丰富的资料:同时也是社会占主体地位的道德原则、规范为道德主体所不同,并具体化、个性化的结果。道德品质在这种互动和个性化过程中,经由道德规范的认知、道德情感的升华、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行为的养成等环节和过程而形成、发展。

3、道德是怎样产生的,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是怎样产生的,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是指伦理道德吧?

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就是道德要讨论的问题,

道德的本质是指导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相对而言,不是法律似的强制性,而是提倡

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用这些规范作为准绳;可是要判断已知的道德规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为标准,应当寻找道德以外的淮绳,即道德的目的性。 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认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密尔认为这是一个公理,是经验事实。

他说:“只有人真正见到这个东西才能够证明这个东西是见得到的,只有人听到这个声音才能够证明这个声音是听得见的,同理,我觉得只有人真正欲望这个东西才是这个东西是可欲的那个意见所可有的证明。”这就是说,快乐之所以是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因为人们在事实上是以此为目的的。

对于快乐的可欲性,密尔说:“不是极乐狂喜的生活,而是痛苦少而暂,快乐多而有变化,并且主动的快乐比被动的断然占多数的生活,全部生活中间有一些片刻的极乐。”人追求的快乐本质上乃是精神上的。所以密尔反驳责难者道,如果说快乐论是猪的主义,不是功利论者把人降格到猪的水平,而是那些攻击者把人与猪等同起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人除了享受猪的快乐之外.好象就没有别的快乐可享受似的。

密尔认为,道德之所以必需,就在于乃是追求快乐的工具。而公道与否的外在标准则是功利。人们认为不公正的行为往往是人的自由权利受到侵犯,或者财产受到侵犯,或者阻止别得到他应得的东西,或者一个人得到了他不应得的东西以失信等等。公道的行为恰好反过来:留重别人的自由和财权,获得自己应得的一份,守约等等。另外,道德之所以成为必需,还在于人们需要互相帮助,建立友谊,制订契约。

社会生活关系决定了建立一定的道德就在于确保这种关系。只有无损他人,共同生活才能保证。 那么,既然人人追求快乐,道德的普遍约束力又从何而来呢?这要靠理性的利害权衡,靠人类以往的全部经验。——这是密尔的所谓“联想原理”。“人类由经验知道各种行为的趋势;人生的一切利害上打算并一切道德上规律都是依据于这种经验的。”通过以经验为依据的理性权衡,我们就能知道获得功用的最佳方式,而这个最佳方式是道德方式。

道德归根到底不过是对最好的行为方式的认识和规定。我不说谎,因为我的理性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比说谎带来的好处大得多;我不偷窃,因为我知道,偷窃是要受到惩罚的,况且我也有自己的财产要保护;我反对某些个入侵害公氮因为我明白,公益中也有我的一分。总之,目的论使我知道我该追求什么,理性让我知道我该怎样追求,由此产生道德。 就此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利己主义,那就错了。

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密尔说:“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例如,功用主义需要行为者对于自己的与别人的幸福严格地看作平等,象一个与事无关而仁慈的旁观者一样。从拿撒勒的耶稣的黄金律内,我们见到功用伦理学的全部精神。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样,爱你的邻人象爱你自己。做到了这两件,那就是功用主义的道德做到理论的完备”。

根据联想原理,外在事物与人本性的某种愿望有着真实的联系.密尔认为这一自然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感情,“人是天然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性深入人的情感就形成人的社会感情。这是产生利他主义的心理基础。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合作的。既有合作,就会产生出公共利益为他们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形成使“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别人的目的变成同一了;至少他们暂时觉得别人的利益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一切对社会的联系的加强,并社会的一切健康的发展,使人人觉得在实际上顾到他人福利于自己更为有利。这种加强与发展也使人人越把自己的感情与别人的福利化为一体或是至少自己感情越变越对别人利益加以实际上的重视。他后来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然重视别人的人”。社会产生合作,合作产生共同利益,继而产生共同的追求目标。这是利他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由此,利己和利他得到了统一。

因此,密尔主张要尽可能地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合谐一致。他说,要使人们将最大幸福主义作为自己的实践道德,“功利主义有两个训令:第一,法律与社会组织应该使个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与全体利益调合。第二,教育与舆论对于人的品格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在达两方面应该利用这种影响在人心中把他一已的幸福与全体的幸福紧密联结。尤其是,为关顾全体幸福而应有的那种种积极的与消极的行为,应该与他自己的幸福相联系。

” 那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该如何实施呢?密尔认为道德习惯的形成有两条途径:第一是利用外部制裁,造成苦与乐同道德之间的伦理联想,从而使遵循道德成为习惯。第二,广泛的社会生活、共同的利益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在个人身上培养一种社会感情即在个人的心目中既有自己的分量,亦有他人的位置。 功利主义由边沁创立,密尔发扬广大,成为体系。

尽管今天功利主义作为学派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在约翰.密尔的这本著作中,功利主义伦理观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锐利的论战笔调和完备的理论体系,更令人倍加叹服。

4、道德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

4.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条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9.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40.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41.简述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主观条件和根本途径。

42.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特征?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类型?

4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结合实际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5.结合实际说明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密切联系与区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当代青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42.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43.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为什么要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4.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45.简述法律适用的概念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2.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43.简述荣辱和荣辱观的含义。

44.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45.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42.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43.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主要义务。

45.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通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43.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44.简述法律适用的概念与特征。

45.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阐述追求理想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47.试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42.简述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3.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44.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45.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

47.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新时期爱国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

42.简述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

43.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44.证据意识是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简述证据的主要特征。

45.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

47.论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42.简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

43.什么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4.简述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培养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7.联系实际论述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

42.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43.简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4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论述大学生怎样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47.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42.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

43.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44.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45.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47.联系实际论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如何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历年的简答题、我周六也要考试了、有兴趣交流一下?283670183

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是社会物质社会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起源问题非常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

道德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人类通过劳动形成的。

道德产生的条件: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有了自觉的意识,人才会有意识地建立关系并改变和调整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应该是在社会人际交往当然,人们开始自我反省自我修行。如果在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以他人为标准,那或许最后只能是打架。

客观条件

无非不就是人类发展需要共同生活,团结合作,嗯~还要创造经济价值。

5、命理: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出生后的环境经历性格为人处世 人生价值世界观念等等综合起来有助自己且助于别人的意念和行为取向 其中包含经验和改善不断提高身心行的见证演变而来 后经众人支持 传承至今

再深入说就是不可计劫以来的传承下来的

道德观念更多是一种现实需要,它虽然是心理行为,然而外部条件却起着重要 甚至决定影响。命理更多反应人的先天性格,也可以略窥其人品,但人类的道德观念形成还是应拿到社会学中讨论。

6、道德是怎么产生的?

兄弟 你的问题不能以三个大案分别回答。

只能合并在一起说。

我觉得 道德观念自在人心!

不同社会 不同民族 不同宗教 不同信仰 不同国度 不同地域 等等等等

都有自己不同的道德观

以此类推 就算是一家人 道德观实际也不可能每个人一样的。

所以说 道德观不是一个不成不变的概念, 而是每个人心中的思想。

道德 杀人不道德 可我要是觉得杀人是对的 那么 杀人就是道德! 说得比较偏激 但是希望我能表明我的意思。

但是希望谁都一样 不要太任性 毕竟生存 就是要适应社会 而不是社会适应个体 所以 道德还是遵循你老板的意思吧。

你看我说得直白么? 呵呵

你提的问题实在是太深了,试着与你交流以下内容: 所有规章制度都是人定出来的,之所以要定,是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为制度流传若干年,不管是对是错,都是在实践当中产生的,当人们制定出一份条款的时候,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好处的时候,(当然对少数人可能不好)这个制度可能就会被人们所接受,慢慢的就逐渐形成了习惯,大家有利的制度就会延续下来,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什么时候,不管是道德伦理还是法律法规都是人们通过生活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因此人们就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日积月累,逐步形成了大家共同遵守或者约束自己的约定俗成和行为规范。 “道德”的概念在中国有两种意思,其一是指在某一社会体制下人们所认同的行为标准或行为规范,它带有社会属性,现在我们所指的“道德”就是指这个。其二是指人的自然本源的行为表现,它没有带任何社会属性,就象一棵树一样很自然地吸收阳光、水份,并自然地生长的这种行为表现,这一概念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这个“道德”产生于自然,并非产生于社会,卢梭所说的可能就是这个“道德”。 “强力”对上述第一个概念的“道德”是有作用的,《公共卫生制度》的“强力”就可以经过一段时间让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认同。但“强力”对上述第二个概念的“道德”是不起作用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89438.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