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中感性诉求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学上情感与情绪分别代表什么有什么不同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09 04:48:07

导读:本文讨论了“感性诉求”在广告学中的定义。它指的是通过感性的方式,即感性认识,来传达广告信息,而不是仅仅传递知识。感性认识包括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文章呼吁大家不要误解“感性”一词,它并非感情用事,而是强调直觉和生理感知。文章也提到了“感性”与“性感”的区别,以避免误解。文章强调了日常语言中感性一词的不精确性,并呼吁大家理解它的多重含义。如下为有关广告学中感性诉求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学上情感与情绪分别代表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广告学中“感性诉求”的定义是什么?

1、广告学中“感性诉求”的定义是什么?

英文】 perceptual

【基本概念】

感性,就汉语构词法上讲,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感情性质的,感觉性质的”。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感性”一词似乎只出现在现代的白话文,并且应该是个为了翻译一个哲学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这些词可见于康德对于知识的划分,将人的认识能力即传统的理性分成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康德的感性论来理解“感性”:“思维运动的第一个形式是感性,也就是纯粹感性。它的对象是事物和世界的现象,是事物纯粹表现出来的东西——表象”。

感性作为一个哲学用语似乎太玄奥了,但作为文学用语就容易理解了。参考余光中的《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的运用:“因此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甚至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感性“写作是为了激发某种感性,而不是”知性“以传递知识为目的写作态度。”感性的文字“则是那种感性写作,文字里充溢着某种感情的语言,有如涓涓细流微微道来,有如激情澎湃滚滚袭来。

【相关词汇】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直观的形象的认识,感觉器官“感性”可以大致归结为通过感官经验而完成直观活动,没有明显的理性思维的过程,不是深思熟虑的过程,也即给出直观经验经历作出的主观(融入个人感情)的判断。不可否认感性的盲目性,感性之中也有直觉的成分。直觉不完全是冲动,是下意识的推理,习惯和经验把推理过程压缩到意识可以觉察的阈值以下。艺术的灵感,就是这种感性的直觉,没有固定的逻辑规范,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联系现实】

首先,把感性作为理性对立而被理解,“感性”于“理性”对照,就成了“非理性”,感情用事,多愁善感。大家对“理性”的理解,即便是不准确,也不至于有太大的偏差,但对于“感性”的理解可就千差万别了。认为感性就是不理性,感情用事,这就是对“感性”最大的偏见和误解了。“感性”一词的感情色彩,并不是非常消极的一个贬义词。

其次,“感性”与“性感”是一时看走了眼,就可以混淆的,久而久之就变得相通了,就有了“感性又性感的女人”的说法。有人把感性比作涓涓细流,性感则就是大海怒潮。感性是母性的象征,性感是艳星的标志。这样一来,”感性“成了女性专用的词,如果说“这个人很感性”,我们几乎无疑例外会认为这人是女性。感性似乎是女性的特权,也是社会的角色的需要,男人是不宜标榜自己的感性一面的。传统的父权社会过分强调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男性中心主义“,女性“感性”(不理智,感情用事)的成见。

【其他解释】

心理学中没有“感性”一词,却有近似的“感知性”。这里的“感”完全是生理的感知,“知”是形成认识的过程,都和感情没有太大的关系。还有我们最常说的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这些专业术语中的里的“感性”太深奥了,平常交流中很少会用到它。但”感性“一词早已跨出它本来的学科领域,融入大众文化。

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日常语境中理解词汇,大多的时候,不是靠定义去把握,而是语境里去感受语义。这就决定了日常语言中的语义具有多样性和不精确性,缺乏规范性的特点。许多的概念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语言词语的误解所造成的交流的误解,这可能是人人误解的为一个重要方面。

每个人对于感性的都由于自己的理解体会和具体语境中的把握而有所不同,但大致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冷漠和内敛相对,感性的人感情丰富但不必多愁善感,情绪外显但不必喜怒无常。第二,感性的人易感但不伤感,是情商的表现,有很强的移情通感能力,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该表露出那种情绪,可以让交流更加的融洽通畅。最后,感性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处事对人法则,是对功利的理性原则的反动,可以树立亲和型的另类权威。

【实践应用】

一、感性是一种生活态度。

现代社会,理性追求完美的确定的东西;而当今的风险的社会,要在机遇面前随遇而安。我们的理性不够完善,我们的信息也不够完全,我们的时间也很有限,我们理性各式各样,这让我们如何足够理性。过分的理性会让人瞻前顾后,焦虑不决,这时可以求助于信念,才能不后悔。

二、感性的人富有同情心,语言有感染力,工作有激情,生活有热情。

感性交流,以情动人,不必以理咄人。积极理性的生活是现代意义的幸福,感性而为是“道“的幸福。道”是一种境界,直觉的智慧,率性的自然,“率性而为不逾规”,否则你会后悔的。处事上遇小事可感性,遇大事必须审慎,否则就不够成熟。

感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是不能完全靠理性的。活得感性一点,就是随性一点,生活会轻松一些

2、心理学上“情感“与“情绪“分别代表什么?有什么不同?

2、心理学上“情感“与“情绪“分别代表什么?有什么不同?

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有别于认识活动,它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显著的身体-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行为。

情绪和情感两个词常可通用,在某些场合它们所表达的内容也有不同,但这种区别是相对的。人们常把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应看作是情绪,如愤怒、恐惧、狂喜等;而把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体验的感情反应看作是情感,如自尊心、责任感、热情、亲人之间的爱等。实际上,强烈的情绪反应中有主观体验;而情感也在情绪反应中表现出来。通常所说的感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情绪。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反应出现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新生儿一个月内就出现了愉快、痛苦的情绪反应。他们最初的面部表情具有反射的性质,而随后发生的社会性情绪反应就带有体验的性质,产生了情感。例如在母子交往中,母亲哺乳引起婴儿食欲满足的情绪;母亲的爱抚引起婴儿欢快、享受的情绪。当婴儿与母亲形成了依恋时就产生情感了。这种依恋具有相对稳定而平缓的性质。然而,已经形成的情感,常常要通过具体的情绪表现出来。对成人来说也是这样,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具体情境下是通过情绪得到体现的。一个人对祖国的成就欢欣鼓舞,对敌人仇恨,这都是表达情感的情绪;而每当这些情绪发生时,又体验着爱国主义情感。

情绪以表情形式表现出来,包括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表情和身段姿态表情。面部表情是情绪表现的主要形式。面部表情模式是在种族遗传中获得的。面部肌肉运动向脑提供感觉信息,引起皮层皮下的整合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表情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对成人的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是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起调节和整合的作用。大脑皮层对有关感觉信息的识别和评价在引起情绪,以及随后的行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网状结构的激活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边缘系统的结构与愤怒、恐惧、愉快、痛苦等强烈情绪有关。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和脑的化学过程对情绪的发生和变化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脑垂体-下丘脑-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对情绪的调节起着显著的作用。脑垂体和下丘脑既参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整合,又调节内分泌腺,特别是肾上腺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复杂多样,很难有准确的分类。荀子的“六情说”把情感分为好、恶、喜、怒、哀、乐 6大类。R。笛卡尔认为爱、憎、喜、悲、称赞、期望是基本的情感,其他情感是由这些情感派生的。B。斯宾诺莎提出基本情感是喜、悲、愿望 3种。一般认为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的原始情绪。近年对情绪发展的研究以面部表情区分出10种基本情绪,它们是兴趣、愉快、痛苦、惊奇、愤怒、厌恶、惧怕、悲哀、害羞和自罪感。前8种在 1岁内均已出现,后两种在1岁半左右亦能发生。成人除基本情绪以外,还有许多复合情绪。例如对自己的态度有骄傲感与谦逊感;与他人相联系的有爱与恨、羡慕与妒忌;对情境事件有求知、好奇心等等,都是两种以上基本情绪的混合。焦虑和忧郁等可能带有异常性质的情绪,也是几种基本情绪的合并或模式。焦虑包括恐惧、痛苦、羞耻、自罪感等成分;忧郁包括痛苦、恐惧、愤怒、厌恶、轻蔑和羞耻等成分。人类复杂的情绪情感蕴含着社会内容。

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见情感两极性)。情绪具有 4个维度:强度(情绪的强弱程度)、快感度(愉快和不愉快的程度)、紧张度(从紧张到轻松的程度)和激动度(从激动到平静的程度)。情感的每个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序列。 4种维度之间不同程度的组合构成复杂多样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有几种特殊的形式。心境是持久而淡漠的情绪状态,可以形成人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背景。激情是强烈、短暂、暴发式的情绪状态,通常由突然发生的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应激是在人的生命或精神处于威胁情境下,采取必要决定行动时或和无力应付受威胁的处境时产生的情绪状态。长时期持续的应激则能引起精神创伤,危及身体健康。

情感可以发生在下列不同的水平上。①与嗅、味、触、声音、颜色等感觉刺激相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噪声、臭味引起厌恶等。②与饥饿、疼痛等机体感觉相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饱食的满足,身体良好状态的舒适等。③基于个体社会经验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性情感,例如,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体验称为道德感。与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探索等与智力活动相联系的体验称为理智感。在自然风光和艺术欣赏中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感受称为审美感。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被称为高级社会性情感或情操。④表现个人气质的情感如乐观、生气勃勃、冷静、 忧郁等。在个人的气质中,表现得持久而经常出现的情感体验成为人格构成的重要成分。

人的认识活动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情感推动人们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消极的情绪、情感,阻碍人们的活动,消蚀人们的活力,甚至引起错误的行为。

3、心理学当中 这种现象叫什么

3、心理学当中 这种现象叫什么

这个被叫做“配套效应”。下面是实例。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可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4、什么叫一见钟情

4、什么叫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是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这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称为“人际吸引力”中的一种模式,即“仪表吸引”,以个体的容貌、体态、外观的行为、举止产生对他人的吸引。这“一见钟情”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被对方的外在表现所吸引,而予以专注的情感(“钟”就是专注的意思)。性心理学家指出:男性有个特点,对异性存在着普遍的好感,男性几乎对所见到的每个靓女都要好好地欣赏,欣赏对方的外表、仪态、口才等。“一见钟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表明了个人选择配偶的心理倾向,是每个人在走向恋爱的过程中都渴望遇到的。但严格地讲,“一见钟情”还不算是真正的爱情。

5、心理学中基本情绪是什么意思

5、心理学中基本情绪是什么意思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又叫原始情绪, 有文化共通性。基本情绪的种类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当代心理家认为,人类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次级情绪。基本情绪有五种: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它们分别对应于特定的躯体状态。

次级情绪是上述五种基本情绪的细微变体,比如,欣喜和惊喜是快乐的变体;忧郁和惆怅是悲伤的变体;惊慌、害羞与焦虑是恐惧的变体;憎恨是愤怒的变体;鄙视和轻蔑是厌恶的变体。

还有一种情绪值得一提,那就是惊讶,不同于其他情绪,它是一种中性情绪,与积极和消极体验无关,类似于催化剂的作用。

情绪的功能:有利生存;维持恰当的人际关系;道德感起源于情感。

扩展资料:

兴趣的产生理论:

1、詹姆士—兰格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心理学兰格分别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基本相同的情绪理论观点,人们称之为詹姆士—兰格理论。该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即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士—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和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2、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认为,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

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加和肌肉紧张等。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之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说,强调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主要有三个主要观点:

(1)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评估,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如我们在森林里碰到狼会感到恐怖,但看到动物园里关在笼中的狼并不会感到恐怖。恐怖的产生决定于人们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估,通过评估来确定刺激对人的意义,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3)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事实上,情绪状态是通过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整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成为情绪唤醒理论。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基本情绪

6、爱情是否是男女之间,心理感到共鸣引起,而相爱的呢?

6、爱情是否是男女之间,心理感到共鸣引起,而相爱的呢?

恩,不同的人不一样吧。

应该会感到这个人了解自己最需要被人知道理解和认可的部分,就会产生共鸣吧。

也有可能那个人身上的某个气质会呼应自己内心的最深的要求,或者可能使自己的一部分,而产生共鸣。

说不清楚,也有的出于身体的反应,就是突然产生的迷恋。等等

7、什什么是心理学?

7、什什么是心理学?

个人亦然喜欢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是心理学的一个特殊领域。在心理学中,它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个性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等。普通心理学还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一般的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学习心理学首先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在这个意义上,普通心理学又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关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苏联心理学和早期的主要是九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心理学的普通心理学教科书主要是采取两分法,即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指人对周围的客观世界进行认识、体验和控制的过程,它通常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我们通过眼、耳、口、鼻、舌等感官感觉事物的颜色、声调、气味、粗细、软硬等;而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它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如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个美丽的花园等。感知过的经验能贮存在头脑中,必要时还能提取出来,这叫记忆。借助感觉系统认识周围世界的可能性时很有限的。人还能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加工去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规律,这就是思维。例如,在数、理、化中的公式、定律等就是借助于思维而获得的。正常人的思维同言语活动还是不可分割的,用言语把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另外,人脑还能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这就是想象,例如,人们能想象出前人类社会的生活情景、“外星人“的形象。

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它们的 ,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惧以及美感、自豪感、自卑感等等,这些心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某种情绪体验,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为意志过程。

人们在处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同时还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古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是说,人的心理特征犹如人的相貌一样,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主观世界。一个人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本质的特征就被称为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的差异,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记的快,有的人记的慢;;还包括气质的差异,如有的人胆大、能够主动与人交往、情绪易波动;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迟钝等;以及性格的差异,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向文静;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幕四等等。

在比较新近的普通心理学的教科书,主要是九十年代以后的教科书中,人们把心理现象除了分成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之外,还指出它应该包括个性心理倾向以及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倾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价值观,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系统,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从心理形式上来看 ,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属于认知的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等,统称为自我认识。 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等问题。属于情绪的有:自我感受、自信、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如“我是否悦纳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问题。属于意志的有:自立、自主、自制等,可统称为自我控制。如“我怎样节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使我成为自己理想中那样的人“等。自我意识的上述三种表现形式综合为一个整体,便成为个性的基础-自我。自我使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诸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

8、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情绪还可以称为什么

8、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情绪还可以称为什么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

9、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9、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概述 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喜怒悲惧等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人的一切活动无不打上情绪的印迹。情绪像是染色剂,使人的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情绪又恰似催化剂,使人的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人需要积极的、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使人充满生机;人也会体验焦虑、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它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妥善处理,还可能严重危害身心。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游弋在情绪海洋中,在色彩斑斓的情绪世界里领略着人生五味。古往今来,人们为此感叹,亦为此迷惑,不断提出一个古老又常新的问题:情绪、情感究竟是什么?情绪的定义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3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本身属性的加工过程,它们反映着事物、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性。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或自觉的调节方面,是认识活动的延伸。因此,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是以客观事件本身的特性对人起作用的。情绪与认识不同,情绪是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主体,在此主要指主体的愿望、需要、渴求的欲望、追求的目标等倾向而言。例如,在认识活动中,光线引起明亮感,声音引起听觉,学习导致记忆。但是,人的心理活动远远不止于此。人作为主体,客观事物或事件对他总是具有某种意义的。客观事件或情境可以符合或不符合主体的需要或愿望,对实现主体的渴求目标有益或有害。因此,每当认识活动发生时,主体对它总是有一定的态度。例如,湖光塔影、鸟飞鱼游不但有声有色,而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因为这景色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然而在闹市,车水马龙、拥塞截堵和严重的大气污染,使人厌烦和忧心难耐。澈清的水和一氧化碳本身并不具有愉悦或恐惧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使人产生愉快或悲伤、满意或痛苦等情绪,是它们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是它们对人所具有的含义所引起的。鉴于此,情绪可定义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客观事件或情境对人的意义可有积极的性质或消极的性质,从而导致情绪与认识不同的第二个特点,即情绪有正性的与负性的或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凡对人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引起肯定性情绪,而具有消极作用的事件则引起否定性情绪。由此而论,环境事件的变化和主体态度的变化会引起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变化。有益于主体的客观事件与主体关系得到维持,将产生肯定性情绪;它们之间联系的终结或破坏,则将导致否定性情绪。反之,有害于主体的事件与主体之间的联系的持续存在,将加强负性情绪,它们之间联系被主体摆脱,则将产生正性情绪。由此可见,任何情绪的产生、维持或改变,均以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改变为转移。基于上述分析,情绪亦可看作: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维持或改变(J·Campos,1990)。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情绪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复杂性。情绪在构成上有外显行为、内在体验和生理唤醒等多种成分;在品种上有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的无可胜数的类别;以及具有强烈或淡漠、激烈或恬静、短暂或持久等多种存在形式。情绪的发生“惊扰”整个有机体,唤醒神经系统各水平和意识各水平的活动。凡此种种,可认定情绪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多种类、多水平整合的复合心理过程。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兼容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交叠。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区分情绪和情感既是在种族进化中发生,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在使用情绪情感这类术语去标示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可处于不同水平上的这一心理现象时,人们心目中所指的内涵常常有所不同。例如,在过去教科书中出现过的、把同生物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感情反应称为情绪,把受社会规范制约的称为情感;在标示感情反应的形式方面采用情绪,标示感情内容时采用情感。但是这两种区分方法都不能把情绪和情感这两个概念截然划分清楚。综览有关文献,学者们把这种区别于认识活动、并同人的特定需要相联系的感情性反映统称为感情(affection)。它一般地包容着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因此,无论情绪或情感,指的乃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情绪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同一现象所侧重的不同方面。情绪(emotion)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无论在动物或人类,感情性反映的发生都是脑的活动过程,或个体需要的特定反映模式的发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绪概念既可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绪这一术语,按照蒙纳(Murray,1888)字典,是来自拉丁文e(外)和movers(动),表示从一处向外移到另一处。例如,“雷……引起空气的流动”(1708),“冰在山洞里流……是由于震动”(1758),“群众的扰动是由于……所引起”(1709)。这里无论是在物理学或社会学上,以及在不同时代所使用的“流动”、“震动”或“扰动”,都是emotion这个词后来这个词用于表示人的精神状态上,例如,“快乐的满足一般称之为emotion”(1762)。由此可见,情绪一词在词源上是用来描述一种“动”的过程。现在它已不再在物理学和社会学范畴上使用,而限定标示精神的活动。因此,把情绪一词限定标示感情的活动过程,就严格地规定了它的内涵。此外,鉴于情绪由神经过程所携带,并表现于外和可被测量,所以对它的测量称为情绪测量。情感(fellings)经常被用来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高级感情。它所代表的感情内容,诸如对祖国的尊严感,对事业的酷爱,对美的欣赏时,所指的感情内容不是指其语义内涵,而是指对这些事物的社会意义在感情上的体验(experience)。情感这个词包含一个“感”字,有感觉、感受之意;还包括一个“情”字,又有不同于感觉(sensation)之解。“felling”有感觉、感触、心情、同情、体谅等多种含义,说明情感这一概念既包括与感觉、感受相联系的“感”,又包括与同情、体验相联系的“情”。因此,情感这一术语的基本内涵是感情性反映的“觉知”方面,集中表达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二者均既可发生在高等动物和前言语阶段婴儿,也可以发生在成人和高级社会性反映之中。这是因为,人们日益公认,当高等哺乳类动物显示出痛苦、安适或愤怒时,或当婴儿对母亲欢快愉悦,对生人表现警惕和恐惧时,不能认为他们没有内在感受;尽管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动物或人类婴儿,他们对这种感受的觉知水平与人类成人有所不同罢了。心理学对感情性反映的研究,侧重在它们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10、这个称为心理学上什么定律

10、这个称为心理学上什么定律

一、因果法则

我们稍早曾提到过,第一项心理法则就是苏格拉底的因果定律,或者称之为因果法则。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影响力,所以往往又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它几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简单地说,因果法则是指每项发生在你生活中的结果,必定有一个或多个发生的原因。

二、报酬法则

爱默生在他的散文《报酬》中写道,每一个人会因他的付出而获得相对的报酬。这项法则叫作报酬法则,也可以被称作耕耘收获法则。这表示不管你耕耘的种类与多寡,你永远会因付出与努力获得相对的报酬。

三、控制法则

第三个应用在销售上的心理法则是控制法则。

四、相信法则

有关销售的第四个心理法则就是相信法则。这就是说“你所相信的任何事,只要投入感情,一定可以实现。“相信法则是说,你不见得会认同你看到的一切,但你一定会认同已决定去相信的事物。你的信仰会左右你的现实生活。

五、专心法则

销售的第五个心理法则是专心法则。其意义“心中念念 不忘的东西,会在生活中成长扩大。”这个法则就是说,你越是想一件事,你的心思就越会被它占据。假如你对某事想得够多,它到最后一定会主导你的思想并且影响你的行为。这个法则是一把双刃的利剑。假如你矢志不忘你的目 标及期望的成就,这些思维就会主导你的所做所为。

六、物以类聚法则

第六项法则即物以类聚法则,它会影响你销售活动的每一部分,并且是帮助你决定成功销售及收入的关键。它的意义是“你是一个活生生的磁铁,你无可避免地会把那些和 你主要想法一致的人与事吸引到你生活当中。

七、反映法则

第七项应用在销售上的心理法则为反映法则

你说的这个应该是物以类聚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7107.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