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心理成长作文.,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加分析
导读:本文讲述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心理成长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文章可以得出,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主要研究人类内部精神生活的科学,处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大门类的中间位置。它既研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又研究心理活动的具体科学方法技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贡献。如下为有关写一篇心理成长作文.,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加分析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写一篇心理成长作文。
人生是条长河,有的是涓涓细流,有的是滔滔江水,有的是风平浪静,有的是波涛汹涌……不同环境,各异的际遇,塑造着万千种人生。成长中有说不尽的悲欢离合,道不完的曲折离奇。这里有个平凡的成长故事,回头看看,那是一串深深的脚印……
2、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加分析
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切科学都是主体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结果,都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科学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是一个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的整体,我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对象性质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大门类,它们分别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理论思维之运行的普遍规律。科学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历史过程,具有连贯性和客观性。
心理学作为一门主要研究人类内部精神生活的科学,很难把它截然划归于某一门类之中,因为精神生活的主体在不同的条件、联系和关系中,同时既表现为生物的存在物,又表现为社会的存在物,还表现为思维着的存在物;而人类的精神活动又能够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理论思维的运动规律,并能权衡这些规律的科学价值。
因此,如果画一个科学体系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代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大门类,那么心理学大致处于这个科学体系三角形的中间位置上。从研究对象来看,心理学和哲学最接近,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同哲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直接联系着的。
从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心理学又最接近于社会科学,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在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汲取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因此人类的心理活动过程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过程,它不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而是遵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科学方法技术来看, 它又最接近于自然科学,心理学是一门能够用经验事实加以验证的实验科学,正是由于它采用了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才于1879年从哲学的母腹中脱胎而出,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许多国家为了促进心理学的繁荣,把心理研究所设在科学院内,并动用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加以扶植。
因此,我们对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必须作多维度的理解,其中,心理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在这种多维理解中居于主导地位, 因此从总体上说, 心理学和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中又居于什么地位呢?现代心理学业已形成一个学科体系,我们可以把这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划归为两大领域:①基础心理学;②应用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正是处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交界面上,但从本质上看,儿童发展心理学更贴近基础研究领域。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规律,而儿童发展心理学又是这个学科体系中最主要的分支,因为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充分揭示心理发展的动力及其机制,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这是由于在基础研究中发生法日益成为心理学理论思维的重要工具,即用社会文化历史和个体心理起源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心理实质,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贡献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成就,并为一切真正的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儿童的实际生活过程即是一种社会存在,一种客观现实,是第一性的东西,它决定了的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作为第二性的东西,是由他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儿童心理发展由他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原理,为论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对认识论的贡献
认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如何适应于客观现实的理论,从而确定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
实践活动是主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中介和桥梁。实践第一的观点必然导致唯物主义,因为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现实, 是一种社会存在, 而环境的改变又是和实践活动水平相符的。人们认识的发展依赖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把实践引进认识论,可以说是辩证唯物主义创立过程中最具革命性的事件。儿童发展心理学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事实根据。
儿童心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反馈环路系统中发生发展的,而儿童自发的整体性的躯体动作是儿童心理发生的现实基础。外部的躯体性的感性活动会逐渐内化为内部的理性活动,但在任何情况下,实践活动总是内部的思维活动的基础,并且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儿童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的心理反映和客观现实逐渐相一致的过程,这个心理反映的客观性过程在个体心理的发展中是永无止境的。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对辩证法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原理,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在于飞跃,在于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按否定之否定的途径波浪式或螺旋式地上升前进;辩证的思维方式要求按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理坚持系统的整体观,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环节和转化过程入手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斗争,这种矛盾斗争的转化机制即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化过程;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于渐进的中断而产生飞跃,从而使心理发展显示出年龄阶段性;每一阶段新的心理结构的产生是对已有的旧结构的整合,这是一个“扬弃”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因此心理发展的曲线是呈波浪型上升的;对于儿童心理的发展只有坚持系统的整体观和普遍联系的发展观才能把握其规律,因此对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主体活动的中介作用、各个年龄阶段之间的衔接、各种心理机能的统整作用等等,均须坚持普遍联系的发展观。
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宝库。
3、有关成长的好段(有关心灵成长的)
成长的快乐在于幻想,成长的快乐在于冒险,成长的快乐在于情感;成长的烦恼在于幻想,成长的烦恼在于冒险,成长的烦恼在于情感。
我们穿着温暖的羊毛袜子一步一步走过自己的人生,十前前蹒跚,现在彷徨,而未来的十年会越来越稳健.二十岁的时候谈认真的恋爱,三十岁的时候有幸福的家庭,四十五岁的时候戴着老花镜帮小孩讲他不懂的数学题,六十五岁的时候可以在腿上放张厚实的毛毯在壁炉旁看那些年轻时候因为忙碌而一直没看的书.
成长便是这样,有欢笑亦有哭泣,有悲欢亦有离聚。
在匆匆而逝的岁月里,我们得到失去的都太多了,每一次胜利的微笑,每一次委屈的哭泣,都使我们懂得了好多好多。在与朋友相聚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忍让,伤心流泪时,我们学会了爬起,取得成绩后,我们学会了谦虚。`````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那是一段以微笑,泪水,成功,失败为乐谱所写的故事。
4、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婴幼儿期,幼儿期,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期,都可以举不同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的身心特点,比如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期对于异性的态度和心理是有很大差别的。
5、请结合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写一篇教育案例,包括案情叙述、案情的心理学分析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案例个案一: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方法:
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个案二:小毛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小毛妈妈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书做作业;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
评析:表面上看,孩子没有去玩游戏机了,实际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转过来,因为小毛学习时仍三心二意,成绩依然如故,从客观上讲,游戏机动感强烈,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主观上讲,小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而他很容易将注意离开学习而指向于游戏机,这就造成了,小毛对学习三心二意,对游戏机可却是一心一意;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玩游戏机注意力可集中了!
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本身就不爱学习,正如你“强按牛头”,牛仍然不会饮水一样。
2、引导孩子逐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开始时可以提出少量学习任务,以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学习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检查。
3教给孩子一些调控注意力的方法,学习时间过长,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眺绿色,休息一会儿,再来学习,另外可在书桌旁贴上由孩子自己撰写的自警语录,如“有志者事竞成”、“战胜自
己、挑战自己”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pre】
6、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加分析
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切科学都是主体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结果,都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科学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是一个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的整体,我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对象性质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大门类,它们分别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理论思维之运行的普遍规律。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历史过程,具有连贯性和客观性。心理学作为一门主要研究人类内部精神生活的科学,很难把它截然划归于某一门类之中,因为精神生活的主体在不同的条件、联系和关系中,同时既表现为生物的存在物,又表现为社会的存在物,还表现为思维着的存在物;而人类的精神活动又能够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理论思维的运动规律,并能权衡这些规律的科学价值。
因此,如果画一个科学体系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代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大门类,那么心理学大致处于这个科学体系三角形的中间位置上。从研究对象来看,心理学和哲学最接近,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同哲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直接联系着的。
从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心理学又最接近于社会科学,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在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汲取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因此人类的心理活动过程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过程,它不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而是遵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科学方法技术来看, 它又最接近于自然科学,心理学是一门能够用经验事实加以验证的实验科学,正是由于它采用了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才于1879年从哲学的母腹中脱胎而出,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许多国家为了促进心理学的繁荣,把心理研究所设在科学院内,并动用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加以扶植。
因此,我们对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必须作多维度的理解,其中,心理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在这种多维理解中居于主导地位, 因此从总体上说, 心理学和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中又居于什么地位呢?现代心理学业已形成一个学科体系,我们可以把这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划归为两大领域:①基础心理学;②应用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正是处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交界面上,但从本质上看,儿童发展心理学更贴近基础研究领域。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规律,而儿童发展心理学又是这个学科体系中最主要的分支,因为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充分揭示心理发展的动力及其机制,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这是由于在基础研究中发生法日益成为心理学理论思维的重要工具,即用社会文化历史和个体心理起源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心理实质,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贡献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成就,并为一切真正的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儿童的实际生活过程即是一种社会存在,一种客观现实,是第一性的东西,它决定了的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作为第二性的东西,是由他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儿童心理发展由他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原理,为论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对认识论的贡献
认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如何适应于客观现实的理论,从而确定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
实践活动是主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中介和桥梁。实践第一的观点必然导致唯物主义,因为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现实, 是一种社会存在, 而环境的改变又是和实践活动水平相符的。人们认识的发展依赖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把实践引进认识论,可以说是辩证唯物主义创立过程中最具革命性的事件。儿童发展心理学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事实根据。
儿童心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反馈环路系统中发生发展的,而儿童自发的整体性的躯体动作是儿童心理发生的现实基础。外部的躯体性的感性活动会逐渐内化为内部的理性活动,但在任何情况下,实践活动总是内部的思维活动的基础,并且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儿童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的心理反映和客观现实逐渐相一致的过程,这个心理反映的客观性过程在个体心理的发展中是永无止境的。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对辩证法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原理,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在于飞跃,在于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按否定之否定的途径波浪式或螺旋式地上升前进;辩证的思维方式要求按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理坚持系统的整体观,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环节和转化过程入手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斗争,这种矛盾斗争的转化机制即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化过程;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于渐进的中断而产生飞跃,从而使心理发展显示出年龄阶段性;每一阶段新的心理结构的产生是对已有的旧结构的整合,这是一个“扬弃”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因此心理发展的曲线是呈波浪型上升的;对于儿童心理的发展只有坚持系统的整体观和普遍联系的发展观才能把握其规律,因此对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主体活动的中介作用、各个年龄阶段之间的衔接、各种心理机能的统整作用等等,均须坚持普遍联系的发展观。
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宝库。
7、心灵的成长的作文六百字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漫长的人生中度过了10年。在这10年里,我们遇到过许多种挫折,在心灵上也有过许多的变化。
从幼儿园的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孩,一问三不知;到尊敬师长,积极向上的小学生,心灵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有的时候伤心,有的时候欢笑……
一上幼儿园小班,就感觉幼儿园比以前整天待在家里好多了。那里有好多小朋友,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欢快的玩耍,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新知识。我非常高兴。
到了中班,我就觉得我了不起了,仿佛我就是校园里的一把手,心也傲慢了起来,因为我的级别比小班高一级(是有点幼稚哈,但是谁让我当时是小屁孩呢?!)!
到了大班,我的心就越来越不满足了。总觉得幼儿园里的我们不如那带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哥哥姐姐们好。幼儿园得严格听从老师的指挥和命令,一不听话,老师就摆开老虎的架势,批评的唾沫星子随之而下,滔滔不绝。而到了小学就不用听那么多磨得耳朵起泡的话了。
每次想到这里,我会不由自主的高兴起来,希望早上小学。
随后的一个阶段,就是到了我盼望已久的小学了。一进校园,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座雄伟的大教学楼,楼和楼中间巧妙的建了一个天桥,让我好生羡慕!
进了教学楼,开始上课了。我们的班主任胡涛老师文质彬彬,一看就是文采很高的老师。老师每次在课堂上给我们传授一些东西后,我们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然后老师就开始提问,老师问一题,我们就答一题,一节课其乐融融。
可是,一件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到了下午,老师开始布置作业:
1、……
2、……作业布置得越来越多,我越听头越大,仿佛这作业永远做不完一样,心里一直“砰砰”的跳。再回想当时在幼儿园,幼儿园哪有这些作业呀!
这就是心灵,心灵会在不同的时候改变的。人在成长,心灵也在成长,所以我们要用心灵,记录下成长的每时每刻。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