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什么上课老分心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08-10 04:10:01

导读:本文反思了以往以适应为主处理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新思路。文章主要探讨了个体差异的含义及其主要变量,包括能力的个体差异、思维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心理生理特点上,还表现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要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和处理个体差异。因此,文章呼吁教育者要摆脱适应性教学思想,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和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如下为有关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什么上课老分心?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如何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本文在对个体差异的涵义和变量分析的基础上,将对以往以适应为主处理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并提出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新思路。

一、个体差异的含义及其主要变量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教学工只关心或关注部分主要的个体差异变量。

那么究竟哪些心理特点或个体特征是主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呢?或者具体说,哪些是影响教育教学特别是影响学习的个体差异变量呢?

1、能力的个体差异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具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而这些不同的能力往往又是融为一体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称为智能。

由于能力是一种外显的、对活动或工作任务具有直接影响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最主要、最明显的个体差异变量。 能力的个体差异,有着不同的表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量、质和发展三个方面。

量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能力的高低之别,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质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在相同的活动中或相同的成就中,不同的人可能用不同的能力或不同的能力组合来完成活动或取得成就,即能力类型的差异;从发展的特点来看,有些人能力的发展较早,有些人则较晚,即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2、思维的个体差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人类的思维,就其发生和发展来看,既服从于一定的共同规律,又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思维也被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思维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品质上,即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就是说,思维的品质就是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3、兴趣的个体差异 兴趣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定向、维持和激励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兴趣往往导致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兴趣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兴趣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兴趣品质上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稳定性上的个体差异。

二、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的反思 在教育学、教学论中,对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主要在于为教育、教学服务。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应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活动。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同一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在寻求一条能较好地处理个体差异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的有效途径,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思想和策略的主要内容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已提出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并受到了国外的推崇和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后来的学者对这一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将其发扬光大。朱熹认为,因材施教的含义有三层:第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第二,分科教学;第三,各因其材教人。

由于孔子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朱熹就将其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后来简化为“因材施教”,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

今天教学论中所讲的因材施教,与古代的含义基本相同,即“因学生之材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提倡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和原则的人们普遍认为,因材施教是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这一规律的反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素质、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不同,以及主观努力等诸方面的差异,使处在同一年龄阶段中的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教育、教学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特殊措施,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这种以“适应”为主的教育、教学思想,看似合理,实则既不合理,也难以实践。

第一,从个体差异的年龄特征来看,儿童早期的个别差异并不是很明显,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其个别差异分化得越来越明显。布卢姆通过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在自信心、想象力等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是很小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在这些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些加剧了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

也就是说,正是我们所推崇的以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基本特征的因材施教,反而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既有个性的,也有智力的和学业成绩方面的。 第二,从因材施教的产生来看,它形成和发端于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情景之中,是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后虽经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但始终是在个别教学的范围之内演进变化的。在今天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学校教学中,已显得无能为力。

尽管我们对此仍在一贯倡导并对其作了新的诠释,也有人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现代化问题,但由于其产生的条件及其根本特征,仍然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 第三,因材施教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是在个别教学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思想和策略,但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班级授课制是在大工业条件下产生的教学形式,对于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具有个别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改变了以往几千年的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的历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班级授课从产生那天起,因为它符合了时代的需要,因而得以广泛实行,经久不衰,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这便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和原则与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之间产生了不相容的问题。

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2、为什么上课老分心?

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注意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位专家说: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注意力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经验的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时,都知道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与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的分配不合理有关。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被试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背课文,只需要读9遍就能达到背诵的程度,而同样的课文,在注意力涣散时,竟然读了100遍才能记住。可见,它与人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有的专家说:“哪里有注意,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注意是认识和智力活动的门户。

实验和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明显的差别之一就是注意力的好坏。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集中注意听讲阅读,独立思考问题,认真做作业。他们在学习时很少受外界干扰,即使有时老师的课讲得并不那么生动,但他们也能自我约束,有意识地组织注意力,不让自己的思想开小差。许多学习落后的同学恰恰相反,他们注意力涣散,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时而做小动作,抠耳朵,挖鼻孔,抓抓头皮,时而与同学交头接耳,逗闹一下,有时貌似听课,实则思想离开课堂,开了小差。

读书时也一样定不下心来,做作业东抄西看。有的甚至在上课或复习课时没有精神,打起了瞌睡。这些同学怎么能够把学习搞好呢?

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得来的。有些人经过培养训练,注意力和注意品质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注意力,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而且更多的还是自我训练。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注意力的自我训练法。

一、利用课堂听讲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课堂听老师授课是学生学校学习的基本方式,占学生学习时间比重较多,如能重视课堂学习,注意听讲,不仅能掌握好课堂知识,还能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长期坚持专心听讲,还会培养良好的注意的品质。

搞好课堂学习和提高注意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要认识到这堂课的重要,因为每堂课的内容都有它的重要性和意义,都有一部分新的知识要我们去掌握。

多想这些重要性,并以此引起我们对课堂的兴趣和注意,我们就能专心听讲。

2、要认识老师讲课的重要性,要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一般说来教师都具有比学生丰富得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且常常讲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有经验的教师还能教给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要常提醒自己,要听好老师的讲课,向老师学习,不能错过学习的好机会!

3、排除干扰不受内外影响。

当你发现自己有轻视讲课内容的苗头,或教师讲课方式不适合自己口味,或思想不自觉开小差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能任其发展。当课堂上出现不安静,其它同学干扰,或外界的影响时,也要排除干扰,不受影响,保持集中注意的心理状态。课堂讲授的各种科学知识有它的知识体系,概念系统,比较抽象概括,它需要借助意志力的帮助,自我控制,去战胜分散注意的各种内外干扰因素,做到有意识的注意,有目的学习。

4、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还应该有意追踪课堂内容和老师的思维活动。如果在课堂上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老师的讲课,不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不理解这些内容,那么老师的声音会变成催睡曲,使你慢慢进入瞌睡状态。所以上课专心于听懂,一边听讲,一边很快地思考,弄懂所讲的意思,如此跟随老师讲解进行积极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究,则会使你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讲解的内容上。

课堂上边听边想,这种思考是快速的,若思考过深过慢则会影响后面的听课。所以细细的咀嚼,深刻地思考和归纳,疑点的解决主要靠课后的复习或向老师同学去请教。

5、课堂上要善于分配注意。课堂上不仅要听、看、想,而且还要记笔记,怎样合理地分配注意力,而不至于顾此失彼,也是很重要的。

有些同学只顾一字不漏地记老师讲的内容,但没有功夫思考;有些同学仅顾听,不愿思考一下,听而无味;也有的只顾着想,忘了听下去,或记笔记。其结果都会影响上课的效果。有经验的同学善于转移和分配注意,他听讲时还要快速地想想,当听到重点的内容或老师补充教科书上没有的材料就简要地记一下,以帮助课后复习和理解。

如此分配注意于听、想、记上,以理解内容为重点,兼顾各方面,结果是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还培养了良好的注意的转移和合理分配能力。

在学校学习中,如果能够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和合理分配好注意力,搞好课堂学习不仅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一环,而且通过课堂学习训练也能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从而促进注意力的发展。

二、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研究指出,注意力是集中还是涣散直接影响着读书的效果。读书的目的就是理解书的精神实质,记住书的主要内容,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在深入思考书中所讲内容的深刻含义时,必须聚精会神,高度集中注意力。

所以说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是理解和记忆的前 造成分心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种:一是环境因素,如周围声音嘈杂;二是学生本身因素,如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学习习惯不良,休息不足或身体不适,等等。另外,假如是上课时分心,也有可能是教师教学导致,如教法不当、内容乏味。撇开环境、教师因素,学生怎样控制学习时发生分心呢?

1、明确学习目的。

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会产生达到目的的需要,促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学生学习也一样,要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为自己制定出一定阶段内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就会为了这一目标,专心致志,不为其他事分心。即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会设法克服。不然,即使一开始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但一遇到干扰也很容易泄气,导致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所从事的学习活动上。

2、培养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对它集中注意,并且能长期坚持。因此有人说兴趣是一种兴奋剂。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些人拿到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废寝忘食,恨不能一下看完,这是被书中曲折的情节,令人感性趣的内容所吸引。反之,若对某项事物、工作没有兴趣,就很难集中注意,更难长久坚持下去。

学生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

有的同学学习时分心与对所学科目没兴趣相关。为了避免因缺乏兴趣而导致注意涣散,必须培养对自己所学科目抱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怎么办?试着通过对这门学科对你将来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来提高对它的兴趣。例如,你若不喜欢外语,你可以告诫自己:外语是学习外国科学技术的工具,掌握好它对自己将来求职非常重要,自己一定要拿下这门功课。

当你一旦建立起对所学科目的兴趣,那么注意力自然能够集中,分心现象也就大为减少。

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时,学习分心也与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有关。比如,边听课边玩东西或边涂涂画画;边做作业边看电视;做作业时坐不住,三分钟一喝水,五分钟一吃零食,拖拖拉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于是分心也就不可避免。戒除不良学习习惯主要通过净化学习环境的方式来实现。

爱玩东西的同学上课时先把无关东西收起,做作业时爱吃零食或看电视的同学在做作业时把零食拿开,把电视机关掉。这种方式一开始可能不太习惯,但当你渐渐静下心来后,就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了。

4、加强意志锻炼。刚才说,兴趣是引起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意去培养它。但有时候,人们仍然可能会碰到不喜欢的事而不得不去从事它。这时候就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可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时不感兴趣的某种事物上。

特别是这种注意要达到稳定程度,那么培养意志的自制力尤其重要。有了坚强的自制力,人们才可能成为注意的主人。所以,培养注意,控制分心,就要加强意志锻炼。

5、防止过份疲劳。大脑与人的身体一样,工作一段时间后是会疲劳的,从而导致我们力不从心,不能坚持注意某种事情,甚至对必须进行的学习也难于保持注意。碰到这种情况,不如休息之后再学习,效果更好。因此,要防止分心,必须劳逸结合,保持大脑清醒状态。

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在学习时保持有效的注意,避免分心。

给自己制定上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然后在课堂上努力达标,这样有助于减少分心。有利于学习进步。你可以尝试一下。祝你学习进步!

为什么上课老分心?

3、心理不衡是何原因?

怎么让自己有自信,

朋友,要回顾一下是什么事情让你不自信

一定要发现这个原因,针对这个原因你可以相应的措施让自己拥有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在工作方面,自己这一个目标,天天从点滴做起,让自己感觉天天会有一定的收获;这样会让自己的自信增强

如果是在家庭方面,多多关心家中的成员,问好家人,好好对等亲人,让他们感觉你是不错的,让你充满自信

如果是在爱情方面,可以适当的付出,让对方对你有回应,这样你会感觉不错,从而让自己拥有自信

天天一定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自己时刻拥有快乐,这样会让你各方面发挥自如,这样会让自己自信十足

心理不衡是何原因?

4、影响学生心理有那些方面?

影响学生心理主要来自家庭和谐还有老师对这个学生的行为评价等。

成长环境、父母、学校、学生本人、朋友圈、、、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里,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本人的心态,积极的心态造就一代英才,消极的心态自毁人生 学习压力过大;家里父母亲人过于盼望成才;同学攀比心理过重;社会就业压力很大;等等很多方面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7066.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