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如何促使内在成长_
导读:本文介绍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文章教育工作中如何应用这些规律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发展。文章列举了几个方法,包括锻炼、经历、换位思考和观察,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促进内心成长。如下为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如何促使内在成长_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这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意义。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地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地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焦躁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地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地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 (1)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3)由以“教”为主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发展; (4)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
2、怎么才能让自己内心成长起来?
去锻炼去经历,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成年人的并不是活的那么理想化的。
遇到事需要冷静分析,换位思考,不能冲动鲁莽,多观察一下别人是怎么处理怎么解决问题的,虚心学习,不要害怕犯错,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来,加油!
3、怎样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针对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七大方面,教育内容的选择也从七个方面入手,具体包
括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学习指导和交往
指导七个方面。
自我意识训练
1.自我意识及其意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
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
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
位置与作用等)。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由于个体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的
成熟被认为是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同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个
体的社会化。
由于自我意识在人发展过程中是循序渐进进行的,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和自我调控三种心理成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心理素质
教育是在其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采
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我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整自我,促使
我们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2.自我意识训练内容。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
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
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
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
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
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
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
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
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
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
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
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
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
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
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
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
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
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
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
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
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
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
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
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
,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
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心理素质,是靠长期比赛一点一点地提高的。它应该是和比赛的经验成正比
的,所不同的就是因人而异,也许有些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也许有些
人心理关
总是过不了。但是,心理素质始终还是可以靠后天的锻炼的。
有句话说得好,“艺高人胆大。”如果说自己的技术水平到达了一定的高度,那
么心里 面自然就会比较踏实稳定。反之如果要用自己不足的实力去向强手挑战,就需要
在一定的 比赛经验上加以自身的全力投入,才有可能打出自己的水平。想要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还 是应该把自己的水平提高,才有提高心理素质的资本。在实力并没有到达一定程
度的时候 谈心理素质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说双方实力相近,那么往往看谁可以发挥得好
一些,这 个时候就靠自己的状态的调整了。
先说几个影响发挥导致失败的原因。
1 求胜心过重。心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挥,这就是很多业余的爱好者遇
弱不强,
遇强却不弱的原因(心理放松,没压力,技术能充分发挥)。
2 练球不足。很多朋友是打落点、打控制的,这样就需要有手感做保证,在未练
球(包括
练球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大失水准。
3 打法相克。业余爱好者往往忽视这一点,其实以己之短,遇彼之长是非常常见
的事,这 就取决于个人的调整和适应能力了,而这一点往往是业余爱好者最欠缺的。
4 不合适的器材。业余爱好者也往往忽视这一点,认为自己反正水平很差,拿什
么拍子都 差不了很多,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除非对不会打球(没有丝毫手感可言)的人来
说什么拍 子都差不多。手感越是细腻的人,对球拍也越挑剔,而往往手感的好坏决定了一
个人水平 的高低。
5 思想包袱。这一点和第一条有些类似,往往生在领先,眼看就要胜利的时候,
最容易出 现心理的变化。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无论业余或者专业)。金泽洙也一样在
20:16的 时候把握不住自己,丢掉了几乎到手的胜利,何况我们业余爱好者。
所以自身状态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的胜利。调整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比
赛一 开始就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地对付每一个球;赢了一个球就握紧拳头叫喊一下,
振奋一下
,多小跑一下,;打失了一个球,让自己冷静一下,重新振作投入比赛。这些都
可以很好 的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排除杂念也是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杂念之一:想
赢怕输。
比赛没人想输,但比赛时脑子里老想这个就影响你打好球。求胜心切,容易蛮干
,关键时 候手脚又放不开;怕输就更没戏了,先一个怕字你还能干什么?胜利是一分一分
赢得的,不用多想结果,就想把每一个球都打成好球。杂念之二:环境影响。陌生的地方
陌生的人
,让你孤单无助;拉拉队(尤其是有很多ppmm)的喧闹,不习惯的场地条件,让
你头昏眼 花,心烦意乱。没关系,多出去见见世面,不要太在意观众,这会儿你是主角,
这是你的 舞台不是他们的,打好你的球要紧,打好自然可以得到尊敬。
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只有通过比赛来不断的获得,因
此多打比赛也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阵不同打法的对手来丰富自己的
阅历,提 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4、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大途径是什么?
(一)课程系列: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1课时,教材以总课题实验用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授课内容,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心理困惑作适当点拨。对男女生共同的心理问题,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对男女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分别开展男生团体心理辅导和女生团体心理辅导。 (二)咨询系列:1 建立心理咨询室,安装热线电话,每周
二、四晚19—22时为咨询时间;设立三个心理信箱,收集学生咨询信件并答复。配备两名大学本科学历并经过专门培训,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讲师负责此项工作。2 通过板报、校园广播站、心理教育刊物等开展咨询工作,宣传心理教育信息。 (三)活动系列:开展以下心理训练活动:1 无批评日;2 自我展示;3 “四创”比赛;4 手抄报比赛;5 “这周我是舍长”;6 金点子;7 心理论坛;8 军训;9 无偿献血;10 为希望工程献爱心;11 瞻仰烈士陵园;12 义务植树;13 单项标兵评比;14 轮流当班干;15 “这周我是班主任”;16 开心一日,绝对精彩。 (四)渗透系列:1 各科教学渗透。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挖掘教材中心理素质教育的对应点,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性别、个性创造不同的自我训练与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在愉快、成功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2 科研科技活动中渗透。通过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培养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科技兴农两用人才的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环境系列:加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绿化美化校容校貌,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六)教师系列:定期培训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做到以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七)家庭系列:一是新生入学时,家长到校集中学习。二是每学期定期向家长邮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刊、家庭报告书等,给家长传受心理教育知识,汇报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家长的要求。三是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 (八)磨砺系列:1 利用各种比赛进行磨砺训练。鼓励学生赛前充满信心,赛时不畏强敌,赛后胜不骄败不馁,以良好心态展示风采。2 开展社会调查、联欢、交流活动,组织考察团进行科研考察,每学期各一次。集中时间,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锻炼意志和耐挫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也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豁达情怀。
5、性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我勒个去,这答案你也敢采纳啊?学过马哲的,不管是考研还是公务员考试的复习资料上都有啊,c才是正确的。下面是我复制的部分资料依据。而且灵长类动物大脑跟人类大脑结构已经非常相似了,我们学院心理学实验室中,很多关于大脑皮层反应的实验都是以猫跟白鼠代替人的。
二、意识 1.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6、人生有哪些心理阶段?
人生大多有三个心理阶段,就是人们常说的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成长的经历不同,感受必然不同。想了解人生有哪些心理阶段,个人觉得还是需要慢慢体会,也许时间会长一些,因为别人说的心理阶段不一定就真的是你的心理阶段,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一直都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好说哇...
7、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与顺序
佛洛依德的儿童心理发展观是 口唇期 肛门期 前生殖器期 潜伏期 青春期
埃里克森的儿童心理发展观是 婴儿期 儿童早期 学前期 学龄期 青年期
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思维阶段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心理的怎么会是实践呢?实践只能对心理有一些影响而已,心理的问题要靠沟通。想细致的了解孩子教育问题,建议你看下“知心姐姐”卢勤的书或光盘吧,一定有帮助!从中你能看到中国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其实是害了孩子,人人都要有做父母的一天,先学习下有必要。
8、心理素质是如何练成的?
增强心理素质的方法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3)增强自信。(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
具体方法
提高心理素质具体来说要从七个方面入手:包括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学习指导和交往指导七个方面。下面说说自我意识训练——为了方便说明,单独列为一节。
自我意识训练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由于个体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的成熟被认为是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同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个体的社会化。
由于自我意识在人发展过程中是循序渐进进行的,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心理成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心理素质教育是在其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我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整自我,促使我们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自我意识训练
【一】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 自我意识
“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会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三】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