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粗养还是细养
导读:本文讲述了环境敏感性与钝感之间的差异。钝感的孩子对环境刺激不易察觉,容易惹事,但自己却毫无察觉。这样的孩子虽然不会受到老师的过多批评,却可能因为不会适应当前的环境而受到压力。与之相反,敏感的孩子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更会因为适应不了环境而产生不适。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特质来决定是应该“粗养”还是“细养”,因材施教。如下为孩子到底要粗养还是细养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孩子到底是应该被“粗养”还是“细养”呢?最近我和一位朋友讨论了孩子是敏感还是钝感的问题。他家的男孩A刚上小学一年级,是个钝感的孩子,完全不会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当然,他们家庭一直以来都保持平等的氛围,所以他并没有顾忌他人的脸色。但是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孩子天生就有着钝感的特点。钝感孩子的一个特征就是会惹事,但是自己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上学后,问题就来了。他们当地的小学明显存在着师生间的等级差距。刚开始上学没多久,孩子A就指出了老师讲错的地方。在被老师训斥后,A完全不理解自己错在哪里。之后这样的事情发生得越来越多,经常是A被老师训斥后,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老师因此更加生气——你居然还执迷不悟,拒不认错!于是老师找家长告状,说你家孩子太不听话了!在这个过程中,A仍然默默思考着自己的错误所在......总之,朋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要教一个钝感的孩子看老师的脸色来说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据说现在采取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个认错模板,如果被老师训斥就立即背诵一遍......这就是一个对环境不敏感的孩子......然后A有个朋友,男孩B。男孩B是一个超级敏感的孩子,从小就非常善于言辞,也特别会察觉大人的情绪变化。总之,他是一个听话得不能再听话的孩子,受到了所有大人的称赞,真是样样都能做得很好。听到这里,我很羡慕地说道,这个孩子上学后肯定能很好地适应吧。朋友沉重地告诉我,并不是这样。B太敏感了,太重视他人意见了。上学后虽然他从来没有被老师训斥过,而且老师对他也赞不绝口。但是,他看到其他同学被训斥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压力下一个月就瘦了5斤。带去医院检查后,现在正在吃抗抑郁药......作为一个小时候内向敏感的孩子听完这个故事后,我对于上小学真是感到非常危险!如果啾啾也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会怎么办!!!思考着这个问题,我回家问我妈妈:妈妈,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妈妈远眺着,缓缓地说:“你上小学没有多久,回家告诉我说,妈妈,我学会了站着睡觉。我马上去问你们班主任,原来你上课讲话被罚到教室后面罚站,然后你就学会了站着睡觉......过了一段时间,你回家告诉我说,妈妈,我今天吃了很多水萝卜。我又马上去问你们班主任,原来你这次被赶到教室外面罚站,然后你自己跑去操场上挖水萝卜吃......唉,当年我真是辛苦啊......”我......感觉完全放心了!啾啾只要有我的一半真传,绝对不可能是一个敏感的孩子......特质为何不同?为什么有些孩子对环境敏感,而有些孩子则恰恰相反呢?这涉及到一个先天遗传的特质:“环境敏感性”(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基因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它不仅会直接影响某些特质,还会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并改变环境对待自己的方式......比如,某个孩子天生具备高个子的基因,于是他很快就会被教练注意到,被选进篮球队或排球队之类的活动中——这就是“基因改变了自己所处环境”。再比如,某对普通的父母,他们的耐心足够应付一个普通脾气的孩子。如果他们生了一个天生随和爱笑的孩子,这个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得到很多耐心与关爱。如果他们生了一个天生挑剔爱哭的孩子,这个孩子就会不幸地从父母那里得到许多失去耐心后的责备与惩罚——这就是“基因改变环境并与自己互动的方式”。因此,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几乎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刚才提到的孩子A和孩子B涉及到的是“环境敏感性”。有些人对环境更敏感,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包括好环境的积极影响以及坏环境的消极影响;而有些人对环境不敏感,比较独立,能够按照自己的步调成长。如何判断是否敏感?自评量表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对环境敏感呢?可以从个性的其他方面窥探一二。有些特质的人更加敏感——一般来说,内向的人更敏感;从小就更爱观察他人的情绪的人也更敏感。当然,这并非绝对,具体情况还需根据个人综合考虑。我们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对于钝感的孩子,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而对于敏感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无论是钝感还是敏感,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我们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引导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redian/changzhangxuexi/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