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如何克服?了解逆反心理是什么
导读:逆反心理是指在青春期时,人们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容易在一些情况下产生,如强烈的好奇心、企图标新立异、特异生活经历等。这种心态会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要克服逆反心理,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以及培养想象力和宽容的思想方式。家长和同学间的互动和理解也有助于缓解逆反心理。如下为有关青春期总有逆反心理,怎样克服?,什么是逆反心里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青春期总有逆反心理,怎样克服?
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叫心理的逆反现象。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发人的逆反心理的产生: 1.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作尝试。 2.企图标新立异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特异生活经历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克服逆反心理: 1.认识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广闻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则使我们在最终认识真理之前走了许多弯路,当我们醒悟过来时往往太迟了。 2.想象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们缺乏对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象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一个办法就已足够,但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却存在着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显得愚蠢。它使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当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强烈反对的意见固然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对着干”起码也使我们的思维同对方同样的狭隘。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是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训练来获得,它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逆反心理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自我训练。
2、什么是逆反心里???
少年在青春早期往往会出现对父母和家里其他亲人的态度和表情冷淡,变的的少言寡语,进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并出现了自我封闭的现象,此时和家长对立的逆反心理也及强,而和同学之间却有说有笑,形成了鲜明冷热对比的两面。因此很多家长为此都很担心,有的甚至怀疑孩子可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其实这是青少年趋于成熟的一个过度时期的正常心理反应。此时父母、老师的态度与管理方式,对他们的成长将起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做父母的如果不了解此时少年青春早期的心理活动,在家庭教育方面不讲究艺术,实行过严,过死的管教方法,不与子女作平等的、心平气和的心理沟通,致使少年的逆反心理膨胀,与父母在心理上出现敌对的状态。
其因素有一下几点:一是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孩子进入了青春早期后,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遇事后同龄人的意见和家长有天然之别,因此不在象儿时那样盲目的听从父母的意见了;二是与父母缺乏共同的语言。此时的孩子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强,而且心里充满了幻想,而此时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的想法以及对美好的向往当成了笑话或是认为是非分之想,行成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局面;三是树立他们的独立意识。不要吃、喝、住、行、学、玩样样都管,就象对待幼儿一样,结果是吃力不讨好,无形间使“代沟“越来越深,促使孩子产生心理锁闭;四是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如何对待子女与异性“交往过密“的问题。首先要允许子女与异性同学和朋友的正常交往,热情接待子女的异性同学和朋友的来电来访,作好引导工作;五是对有“交往过密“倾向的子女,父母切记千万不要乱扣“早恋“的帽子,帽子一旦扣上,逆反必生;六是扩大子女的兴趣和交往面十分重要,有条件的多带他们旅游,一块上网查资料和适当游戏,多参观博物关馆和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展览,多带他们认识有广博知识的学者、长辈;七是对出现早恋的少年,首先要肯定他们的行为是趋于成熟的标志,但必须强调此年龄段,此行为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此时的父母除诱导、劝说和分散注意力外,还应当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八是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一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青春期的心理卫生知识,了解孩子在生长发育期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更好地帮助孩子。九是家长和老师要改变教育方式。父母对青春早期的孩子要将管教变为指导,积极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孩子的失误或错误,应帮他们分析原因,不要过多的责备和唠叨,更不能采取体罚和侮辱人格的方式;十是尊重孩子,遇事要多和孩子商量,语气应用温和、平等、协商的态度,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去和孩子说话。
另对孩子的话要有耐心的去聆听,当孩子遇到应急性事件或者出现烦恼,家长要及时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加以疏导以避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如孩子真的有早恋,父母更要有耐心的去引导,能终止最好,但不能终止的就将这段感情进行低温冷冻收藏起来,等到将来自己有资本,能独立时,再取出加温释放等等。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想一想自己年轻时的情况和感觉,用自己年轻时的心态来对待现在的孩子,你就能充分的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就自然不难与孩子友好的相处。记住:“欲速则不达,越压越长,越夺越长“是重要的。
3、叛逆心理有什么好处吗
一本《75种成才必备的心理素质》,书中说:叛逆的孩子虽然让人头疼,但是叛逆的孩子也有优点:那就是叛逆的孩子一般自信,勇敢,不容易忧郁。原来叛逆还有如此多的好处,自然只能让她叛逆去吧。 逆,其实就是一种对传统的质疑和尝试突破传统的努力。 应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也是一种比较另类的自我肯定或者是期望得到他人肯定的方式。 虽然方式方法有些激烈甚至是偏激
4、逆反心理如何解决???
很多有逆反心理的人,其实内心深处是缺乏想象力的。他一直认为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说只有用这种方式对待对方,没有想到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人在逆反的时候,往往认为只有一种方法可应对目前的问题,缺乏想象力,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如果用另外一种语言、另外一种方法、另外一种形式和手段,去跟别人沟通交往,是不是会比这种强硬地对着干好得多呢?
逆反心理最容易激化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两人反目成仇,而不是形成战略伙伴。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如果你的逆反心理强烈地影响了你的人际交往,最后你失掉的是人生财富。因此我们一定要开拓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好的办法来解决这种对着干的局面。
5、为什么青春期的人们会有逆反心理,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会有什么危害?
青春期的人们会有逆反心理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啊-怕什么的啊!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解决方法是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说话的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用语言来刺激他这样做只会叫他的逆反心理更加的逆反。在交流的时候不要以家长和老师的身份交流用朋友的身份去交流效果更加好。
6、青春期逆反心理怎样对待。
这个时期刚好处于一个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不应该采取过激的手段,否则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比如更加逆反,堕落自己,甚至于想不开导致有自杀倾向。在发生争执的时候家长应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不能一味批评,要想办法打开孩子的心扉,和她说心里话,当成朋友一样去解决问题。早恋现在这个现象很普遍,要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强制制止也许没什么好处,要慢慢来不要着急,可以查一些青少年的心理方面的书,希望能帮到她
7、什么叫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的一种正常现象。它的表现在于:由于孩子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会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强调自尊,个性叛逆,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及对物质追求新潮,青春期大多数的孩子们在父母对他们提出了不合己见的看法时都会强烈的反抗,但是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你就一定要对你的孩子有耐心了,青春期的叛逆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如果家长处理得当,愿意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做他们的朋友,多去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但是适当的时候也要纠正他们的错误,但一定要用对方式。这样会对你的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如果反之的话,也许会酿成不良的后果。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