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急!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理论有哪些?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09-18 14:30:07

导读:本文介绍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是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包括强化动机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而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诱因是个体成功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如下为有关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急!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理论有哪些?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急!!!!!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急!!!!!

心理现象是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是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如需要、兴趣、动机、态度、观点、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一般可将心理现象分为两个既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注意则是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一个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体验。例如,满意、愉快、气愤、悲伤等,它总是和一定的行为表现联系着。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仅仅是认识它、感受它,同时还要改造它,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了改造客观事物,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即为意志过程。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组成部分。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往往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心理过程在产生时又总是带有个人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其中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世界观在个性倾向诸成分中居于最高层次,决定着人的总的意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例如,有的人有数学才能,有的人有写作才能,有的人有音乐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绩上就有高低之分,这是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行为表现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有的人冷漠无情,这些都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2、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理论有哪些?

2、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理论有哪些?

对于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培养与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人类的学习行为。一 强化动机理论 学习的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学校中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使内部强化。二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源于默里的有关研究,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等接受默里思想,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用公式表示即:(T)=f (需要*期望*诱因) 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I)。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三 成败归因理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的内部。后来,罗特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一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四 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是以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现观。吃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现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心理学家最近开始了对社会目标的研究,并认为成就目标应该包括掌握目标、表现目标和社会目标三种。五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行为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而是替代强化,三是自我强化。期待就是班杜拉所说的先行因素,他的期待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待概念,认为除了结果的期待外,还有一种效能期待。六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在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第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它们因身心的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它区别于缺失性需要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永不满足性。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 ※三人行考研辅导班提示:欢迎转载,但需要注明来源。

3、谁能告诉我普通心理学中意志和动机的区别和联系??

3、谁能告诉我普通心理学中意志和动机的区别和联系??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的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简单来讲,动机是指人行为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内部的心理过程,它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意志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强调目的性、意识性和克服困难,这也是它的主要特征。

动机的种类有很多,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型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等,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等。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比一般动机更具有选择性和坚持性。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

以上内容均可以从《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主编)中找到。

4、什么是理智动机?

4、什么是理智动机?

理智动机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有了清醒的了解和认知,在对这个商品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理性抉择和做出的购买行为。拥有理智动机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比较成熟的中年人。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转化到商品的购买当中。

理智动机的内容

1、 适用

适用即求实心理,是理智动机的基本点,即立足于商品的最基本效用。在适用动机的驱使下,顾客偏重产品的技术性能,而对其外观、价格、品牌等的考虑则在其次。

2、 经济

经济即求廉心理,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价格往往成为左右顾客取舍某种商品的关键因素。折扣券、大拍卖之所以能牵动千万人的心,就是因为“求廉”心理。

5、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动机是指什么啊???

5、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动机是指什么啊???

(1)理智动机。这是的购买动机是建立在人们对于在线商场推销的商品的客观认识基础上的。

(2)感情动机。低级形态的感情购买动机,它是由于 喜欢、满意、快乐、好奇而引起的,具有冲动性、不稳定性的特点;高级形态的感情购买动机,它是由于人们的道德感、美感、群体感所起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的特点。

(3)惠顾动机。基于理智经验和感情之上的,对特定的网站、图标广告、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与偏好而重复地、习惯性地前往访问并购买的一种动机。

6、动机与行为发生模式是什么?

6、动机与行为发生模式是什么?

动机问题是心理学中后起的研究领域,并且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但,由于动机问题的复杂性,动机问题研究困难重重。严格地说,当今的动机研究还处于库恩所说的范式前(preparadigm)时期。因为动机问题研究从本能论开始至今还没有形成其统一的范式,而是出现了理论观点纷呈、学说林立的局面。动机问题的实质尚未揭示,已有的成果不能令人满意。如,本能论一开始就把其理论建立在人与动物相似的错误假设之上,从动物所具有的本能种类,来推断人的本能数量,从而忽视了人所特有的复杂的社会性动机。驱力理论也大都把驱力视为人与生俱有的东西。需要层次理论则只停留于对需要的内容、种类的区分之上,并没有阐明其动机作用过程和实质。诱因论则主要反映了行为主义的客观立场,从外部来寻求人类行为的动因解释,这未免本末倒置。现代认知动机理论虽然看到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看到了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并努力用认知观点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动机问题,但他们的共同失误之处在于他们大都将自己的理论观点建立在单一的人类社会需要假设之上。如,和韦纳相类似,德西假定人的内在动机是智慧和自我决定的追求〔1〕。

7、一般心理现象是什么

7、一般心理现象是什么

最简单的 凡是都有两面性,好于不好 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注意则是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一个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体验。例如,满意、愉快、气愤、悲伤等,它总是和一定的行为表现联系着。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仅仅是认识它、感受它,同时还要改造它,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了改造客观事物,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即为意志过程。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组成部分。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往往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个性

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心理过程在产生时又总是带有个人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其中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世界观在个性倾向诸成分中居于最高层次,决定着人的总的意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例如,有的人有数学才能,有的人有写作才能,有的人有音乐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绩上就有高低之分,这是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行为表现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有的人冷漠无情,这些都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与个性的关系

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一方面,个性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绪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发行的意志过程,个性是无法形成的。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又会制约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使之带有个人的色彩。

8、选择的冲突类型有哪些

8、选择的冲突类型有哪些

1.趋避式的动机冲突:

同一个目标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满足某种需要,但同时也可能构成威胁。一个目标对个体

形成了好恶、吸引排斥的两个方面,此时个体所形成的矛盾的心理环境、就是趋避式动

机冲突。前面所述妇人拉孩子就属此类。当时真正的母亲在“得到自己的儿子的目标行

为下,存在着“拉过来得到儿子”和“拉重了会拉死儿子”的矛盾的心理情境,于是产

生趋逐式的动机冲突。

2.双趋式的动机冲突:

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目标、而且这两个所欲达到的目标对其具有同

样强度的吸引力和能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个体由于条件、环境所限制而无法同时获

取两个目标,这时在心理上产生难以作 出取舍的冲突情境,这就是双趋式动机冲突。产

生双趋动机时必须作出强迫性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优柔寡断则结果可能一个都得不到

或造成对心理的伤害。

社会生活中此种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常常会遇到。如某青年一方面要参加组织安排的活

动,又想观看足球比赛。参加了组织活动就不能看足球赛,反之也一样。最后他必须作

一个取舍。

3.双避式动机冲突:

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眼前呈现两个具有同样强度威胁力的目标;迫于环境形势,逃

脱一个咸胁就必须接受另一个威胁,正是所谓的“前有伏兵后有追击”。此时个体引起

的紧张和随之所产生的动机上的冲突就是双避式动机冲突。这正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两

难心理”。 动机冲突: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双趋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真实写照。

2.双避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这种处境的表现。

3. 趋避冲突 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 动机冲突可以造成个体不平衡、不协调的心理状态,严重的心理冲突或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引起个体的心理障碍,对求美者更要注意一点。

4。 多重趋避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表现出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的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由此引起的冲突焦作多重趋避冲突。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9938.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