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关知识, 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可以衍生出多少情绪状态呢?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30 07:27:07

导读:本文介绍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以及划分心理学中不同领域的标准。心理学研究包括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相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即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和个别性。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基本情绪包括愤怒、轻蔑、热情、羡慕、害怕、挫败、失望、困窘、厌恶、快乐、憎恨、希望、嫉妒、欢快、热爱、骄傲、惊奇和悲伤。虽然有研究者认为分出基本的情绪毫无意义,但也有认为存在普遍的、共同的情绪。如下为有关心理学有关知识, 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可以衍生出多少情绪状态呢?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学有关知识

1、心理学有关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mind)。

1、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划分 (1)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以上三种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个性调控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和调解。它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是个人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个人藉以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进行认识、评价、控制、调解,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个性心理结构系统。

2、从心理的意识维度上划分 (1)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例如,我们在进行记忆活动时,能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记忆的对象、采用的记忆方法、达到的记忆效果,甚至能觉知自己的记忆特点、改变记忆策略等,这样的记忆活动处于意识状态。从意识对象上可以把其分为: 客体意识,指个人对于周围世界的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 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为记忆现象,后者为元记忆(matememory)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以记忆为例,有时我们并没有某方面内容的记忆目的,也没有想着要记住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甚至还很牢固。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记忆。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是无意识记忆,后者是内隐记忆。

2、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可以衍生出多少情绪状态呢?

2、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可以衍生出多少情绪状态呢?

基本的情绪集合

有多少种情绪?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情绪有几十种之多,包括:愤怒、轻蔑、热情、羡慕、害怕、挫败、失望、困窘、厌恶、快乐、憎恨、希望、嫉妒、欢快、热爱、骄傲、惊奇以及悲伤。研究者进行了大量努力,从而把几十种情绪限定和界定在一个更基础的情绪集合中。但有研究者认为,分出基本的情绪毫无意义。因为即使我们不常体验的情绪,如震惊( shock),对我们也有重要影响。其他的研究人员,包括哲学家,则认为存在普遍的、共同的情绪。现代哲学奠基人迪卡尔确定了六个“简单的、主要的情绪”——好奇、热爱、憎恨、渴望、欢快和悲伤——并且认为“其余的情绪都是由这六个

情绪中的几个组成的,由它们衍生而来”。其他哲学家(休谟、霍布斯、斯宾诺莎)也认同情绪的分类。虽然哲学家们提供了一些帮助,但提供证明基本的情绪集合存在的决定性证据的重担仍然落在了当代研究者的肩上。

当代研究中,心理学家试图通过研究面部表情来识别基本的情绪。这一方法的一个问题是,有的情绪太复杂,不容易通过面部表现出来。以热爱为例,很多人认为热爱是很普遍的情绪,但是很难仅通过面部表达一个人热爱的情绪。同时,文化中也存在控制情绪表达的规范,因此,我们对情绪的展示并不总是与我们对情绪的体验一样。今天,很多公司提供愤怒管理计划,教人们控制甚至隐藏内在的感觉。

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永远不可能在基本的情绪集合方面达成一致,甚至对基本的情绪是否有意义这样的问题也不能达成一致。不过,足够多的研究人员认同以下六种基本的、普遍的情绪——愤怒、害怕、悲伤、快乐、厌恶和惊奇——其他的情绪都被包含在这六类情绪之中。一些研究人员甚至把这六种情绪归在一个连续体中:快乐——惊奇——害怕——悲伤——愤怒—一厌恶。这一连续体中,两种情绪越是临近,就越有可能被混淆。例如,我们有时候会把快乐当作惊奇,但基本不会混淆快乐和厌恶。除此之外,后面我们也会提到,文化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解释。

3、中考前怎么减压?

3、中考前怎么减压?

【中考前怎么减压】

中考临近,学生们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由于小学升初中不需要入学考试。

中考,是学生们一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考,其重要性不亚于高考。

中考,是一种国家行为选拔性考试,也是一种分流性考试。

考生最终将进入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中专等。

从某种意义讲,可以决定大多数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

随着中考进入倒计时,考前紧张繁忙的复习,社会上对考试的关注、学校临考前异常氛围、家庭临考前的紧张空气,同学之间相互情绪感染,一切的一切,使得面临中考的同学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学习和生活方式上产生一系列变化。

良好的考前心态,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有的同学因平时考试失误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取得好成绩,于是悲观消沉;有的同学考前不能冷静地、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情况,整天患得患失,不知复习该从何处下手;有的同学被一些暂时难以克服的困难所吓倒,没有积极的进取心,这些都是没有良好的考前心态的表现。那么良好的考前心态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必胜的信心是良好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自

己、肯定自己,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有的学生对中考缺乏信心,甚至“绝望”,这种心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贮存和提取能力都大为降低。

其次,保持正向的情绪状态是良好心态的重要方面。愉快的心境,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提高复习效率。相反,消沉、倦怠等负向的情绪状态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影响复习效率。

最后考前应保持较轻松并适度紧张的心态。“平和但适度紧张”的考前心态,有助于考生保持较为兴奋的竞技状态,又有好的复习效果。例如有的同学因为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就安慰自己:“也许不会考到,即使考了也就一两分,没有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侥幸心理,缺少考前应有的紧张感,但由于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就显得焦虑不安,甚至悲观消沉,缺少进取心就是不良的考前心态了。

有了良好的考前心态,能使复习变得轻松、自然,并具有良好的复习效率。那么如何调节自己的考前心态呢?首先心态与精神状态有关。面临中考,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精神饱满,思维才能活跃,不要因感到时间紧迫而拼命“苦学”,这样会使大脑出现“保护性抑制”,造成复习的低效率。考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其次心态与人格特质有关。如有的同学考前容易紧张,可能与自己顾虑太多有关。调整考前心态;

一要忌“浮”,有的同学认为复习得“差不多”了,似乎没有什么可复习的就坐等考试,这种应考状态是不可取的。

二是忌“忧”,有些同学因基础差或期望值高而产生了担忧情绪,总担心自己考不好。再次心态与学习有关。考前几周,应对所学知识做最后梳理,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如果你考前复习得充分,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如复习得不充分,考前心态就自然不会很好。

另外考前的心态调节,也与家长有关。在孩子考试之前,家长情绪要稳定。家长情绪稳定必然会感染孩子以平和心态去对待中考。家长情绪波动,易导致孩子情绪上的波动,因此家长要尽量摆脱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备考将起很大的作用。

良好的考前心态能有效地去除你思想上的各种干扰,使自己复习时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减轻你的考试压力。

祝你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4、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4、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仅仅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专家认为: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人,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您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心理健康其实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 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心理健康是不好去通过仪器来检测的。因此有一个健康的标准就能更好地把握住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男性来说,承受着更多压力和责任的群体,这个标准就显得更加有必要了。。专家分析,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心理学界认为,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心理健康却永远是人们努力的方向。作为支撑家庭社会主体主体的男性,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您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1)了解自己: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一一自我。孔老夫子说过: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主体的男性,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您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2 )面对现实: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我们的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爱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干、体贴入微;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聪明伶俐、顺从听话;我们也可能正在遭遇着挫折和磨难。。。。。。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在此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性。只有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收获。(3)善与人处: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而逃避责任 、逃避工作只能使人感到烦躁和悔恨。(4)控制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和满意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反之,经常性的抑郁、愤怒、焦躁、嫉妒等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当一个人心理十分健康时,他的情绪击表达恰如其份,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5)塑造人格:人格是人所有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持人格完整性,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有一则印度谚语: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我们的性格和命运正是由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行动自我雕塑而成。(6)有家有业:家和事业是成年男性责任与压力的源头。家庭的和睦与事业的成功绝非水火不容,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家和万事兴;无力“齐家”,恐怕也无力“平天下”。在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更应具备一个健康的心态。(7)取之有道:“君子好财,取之有道”。一方面是说光明正大的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私欲。在嫉妒和眼红之外,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花花世界里的诱惑。老天总是会把机会给那些勤奋的人。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0946.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