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当代人生活的影响,孔孟之儒家思想的弊端是什么?
导读:儒家思想对当代人的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注重自身修养和人际关系,提倡“仁”的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仁”是核心思想,注重修身养性,为政以德,强调尊重长辈、朋友、上级和父母的重要性,以及推崇“君子远庖厨”和“礼义仁智信”的思想。儒家思想也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人性本善,通过自我修养和道德规范来实现和谐社会。如下为有关儒家思想对当代人的生活有何影响,谁能告诉我些孔孟之儒家思想的弊端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儒家思想对当代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其实儒家的思想涉及到了很多的方面,在古代可能更多的作为君王统治百姓的一种思想武器,在当代,它其实可以说是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准则。下面这些话是百科里面写到的: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人要有抱负而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君子远庖厨”推己及人的思想。
2、谁能告诉我些孔孟之儒家思想的弊端
儒家过分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要求的是人的自我约束
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仁”,要达到“仁”的境界就要不断的对自己进行修身的锻炼。到最后,达到人人都成为“君子”的境界,到时候就没有纷争,没有了不平,也就社会和谐大同了。
儒家不是靠外在的约束来管理人,而是靠道德准则和社会责任来约束管理人。他把人都想得太美好了,觉得人性本善,人人都可以成为高尚的,没有私心,一心为大家的人。
所以用他来治国,有时就显得很可笑。
他适合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和“礼义仁智信”的思想在大部分人都是很不实用和无法理解的,所以儒家思想在治国上就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也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不和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好的,适合于个人和社会舆论宣传,但不适合于治国
3、简述儒家思想中所体现出的心理健康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提倡内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外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代儒家学者都强调修身是人生的根本,他们认为修身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方法,是彰显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价值的重要路径。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己出发而实现的自我改善之道,体现了中华先民在生活中所独有的人生智慧,这一思想也能够为当代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及各种启示。
我们尝试发掘儒家修身文化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闪光点,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使之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寻求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4、你如何理解儒家的“中庸“,“中和“精神?
“中庸”的本质就是“寻求平衡点”,在人际关联中,比如买卖、谈判、管理等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是寻求平衡的过程。
但有另外的情况,却不是追求“中庸”,而是追求“极端“,比如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内存、磁盘或固态硬盘、运动的极限等等。
所以不能一味追求“中庸”,要看具体问题。
5、儒家的主要人物及生活观念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陆明鉴等等。
孔子
基本观点
儒学世界观基本上以对天的理解以及天人关系的各种型态的可能性之优劣比较与选择等两个问题为出发点,作为其建立世界观的主要脉络。而人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与创造,得与天地的存在意义同其伟大。
孔子教导“为仁“的原理;孟子则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心“、“尽心“的功夫论;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大学》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德目;《中庸》的“诚之者人之道也““慎独“的哲学;周敦颐的“主静立人极“功夫;张横渠的“存天理 去人欲“;程颢“识仁“、“体贴天理“;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穷理尽性“;陆象山的“立其心之大者“;王阳明的“致良知“;刘蕺山的“慎独“与“诚意“....等等。
不论这些儒家学者试图透过何种相近或相异的概念范畴或思想体系,对于人类自我修养及超越的可能提出各种设计,他们所共同承认并以此种共识为基础而发展其本身思想的观点,即是透过这些人类自身由内而外的功夫修养,追求并达至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理想。
儒家哲学最重视社会哲学,因为成就一个现世的人类理想社会是儒家最原始的关怀,为了设计与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孔、孟、荀等人都可说是不断提出各项有关社会的 政治的 经济的或伦理的观点的思想家,同时这正可以说明何以社会哲学才是儒家思想起步的主要重心,亦即,就儒学传统的整体来说,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
儒家的社会哲学内容条理清晰,《大学》八条目是最具体的代表,《礼记》的《礼运大同篇》也是重要的社会哲学著作;此外,周公制礼作乐与孔、孟、荀三人所提出的许多政治制度与施政原则如行仁政 不重敛赋 礼乐化民等,都是儒家思想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另外,表现在汉代经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而设计出来的社会体制之学。
同时,为建立理想的社会文化,家庭间的伦理关系更是其中的关键要目,因此孝道更是《论语》中孔子以之为一切德性的根本德性者。最后,《易经》哲学中藉由《易传》注解之作而建立了儒家价值本位的情境伦理学,此即针对各种伦理冲突情境的知识解析提出进退智慧,从而作为儒者处世应世的操作知识根据。
儒学发展简史
原始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并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的实践的哲学,其中周文化的社会哲学理想更是儒学价值意识的根本基础。而先秦儒学的理论重点在于思想生活化的落实(如孔子的《论语》),与儒家社会哲学精神之提出,(如孔子的礼乐教化思想,及孟子的行仁政观点,以及荀子隆礼义知廉耻的说法等。)。
另外,透过孔子与孟子的若干直捷明白的命题,与《中庸》 《易传》等整理后的文字,也提出了儒学理论中的形上学思想部份。简言之,《论语》标出圣人境界的理想,《孟子》说出修养功夫哲学及性善主张的人性论观点,《中庸》明确化天道有德的德性本体论思想,《易传》即基于论孟庸的德性思想而建构儒学的宇宙论世界观。
汉代的儒学发展走向,首先是解经之学的出现,在解经的过程中,汉儒加入了当时的科技知识所提供的新的宇宙论的观点,主要是天人相感的天人关系之哲学,由于强调天人的互动性,使得汉儒发展出由天象以定人事的社会哲学,若就人文主体的开发而言,当然,此一观点在汉儒彼此之间亦有着极大的辩论。汉儒的理论反而走了回头之路。
汉代儒学的另一条发展脉络则是两汉经学的出现,经学即是藉由解经研究而制定礼法,礼法即做为国家政策的根本大法,这是儒学思想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落实,是儒学中有具体实效性的知识部分。汉以后儒学理论衰微,中国哲学思想的主要课题转向道家与道佛两教的宗教哲学之中,直至宋以后才又恢复了理论创造的能力。
北宋五子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精神生活文明已能回到儒家本位中来的现象,更反映了儒家哲学体系能够从自己的典籍诠释中回应道佛思想挑战的形上学建构。至朱熹的集大成与王阳明活泼化生活化的开展,儒家思想不仅完全笼照中国文明,更且对日、韩等国发散出它的影响力,使得两国的民族哲学中有着深厚的儒学传统,形成两国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石。
儒学发展至当代,有当代新儒家熊十力、牟宗
三、唐君毅等哲学家为儒学在经历西方哲学挑战之后重建理论体系,成为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套哲学思想,影响所及,并成为港台及中国大陆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依据,颇有以儒学方法论垄罩道佛诠释之强势解释效力之势。
孟子
儒家哲学史上的重要发展人物及其思想
孔子透过对夏、商典籍的整理与对周文化的反省,开启了儒家哲学的广大思想内涵,其与弟子们的讨论,被整理成《论语》、《易传》等原始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作。
孔子创造出“仁“的哲学,在政治、教育、伦理等日常生活作息与言行举止中,发挥人类的德性本能,建立人与人间适当的人际关系的观念;对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与应对,基本上是接受鬼神的存在,尊重天命的指示,但是全然以一理性化的意义认定天与鬼神的作用,天自身彰显的只能是道德理性,而鬼神亦只在提供资讯上对圣人有所帮助,而不能干涉圣人的德性事业。
也摆脱掉时人以现世得失与情绪为主而有的对天的赞颂与咒怨的态度,而以理性的认知建立适当的天人关系,既重视其崇高性,更强调其道德性。
孟子及其弟子所编的《孟子》一书,是在《论语》之后最生动的原始儒家作品之一。书中发挥“仁义礼知“的价值精神,强调国君“行仁政“的理想事业,他对人们自发的心性修养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人可以透过自己的觉悟,而找回内在本具的善性,即性善论。
因此为善为恶全在于人们自己的一心之中,即求放心的主体性自觉功夫。这样的理论传统一直在后来的儒学思想家中不断地受到发挥与扩充,中华民族成仁取义的精神即由孟子建立,而性善论的传统则影响中国大乘佛学准确地建立众生皆有佛性的命题。
荀子作《荀子》一书,书中倡导化性起伪的思想,主张隆礼重法,认为人性本恶,因此人必须经过圣王的教化与自身的学习,才能知道善恶。使行为合乎礼义。
对于人的认识能力,荀子反对认识的片面性与主观性,主张“虚壹而静“以“解蔽“,也就是可以经由训练而达至“大清明“的境界。
董仲舒
董仲舒,西汉经学大师,专治《春秋》〈公羊传〉。后为武帝献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使儒家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因政治之势占有正统地位。
董氏重要的思想见于“天人三策“及《春秋繁露》中,前者主张儒家的德治理念,提出各项关于政治的及社会的设计;后者在哲学思想的发挥中,强调天人相感的宇宙论及历史观。
董仲舒的哲学建构,正是儒者反映时代心灵的特殊写照,因为汉帝国建立之后,君权的绝对性已经使得所有的儒学理想非透过君王的教化不足以落实,因此思考如何使君王行仁政的方法成为了儒家价值之得以落实的关键要点,董仲舒一方面绝对化君权为君王是天之子故称天子,另方面则立即藉由天对天子的制约权而约束天子,藉由天神对天子的赏罚谴告之说以恐吓君王不得行暴政,从而约束君权,可为苦心孤诣唯天可知。
两汉经学,汉以军事行动取得政权,初期对于黄老思想颇有心得,亦以之为治国原则,至武帝时国力强盛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则是以儒家意识形态为汉政权合法性诠释根基,并以儒家经典作为汉家政策制定的依据,从而展开基于经典诠释的政策理念的知识建构,此即两汉经学,经学即为由儒学价值转化而出的公共政策之学,此亦儒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
儒学在两汉之后之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期间发展不彰,并非这一段期间中国文化中完全没有儒家的质素,而是这一段期间的儒学义理并没有重要的思想创造,中国知识份子的高级心灵的理论创造皆贯注在道家道教及佛教理论中,儒学的复兴实意味着儒学理论建构的创新,这就要等到唐以后迄宋明时期的恢复了。
韩愈
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领导者。
在唐朝一片大乘佛学的思潮及社会风气中,独自振起儒学大旗,排斥佛教思想,倡导恢复中国儒家思想的传统,开启宋明时代新儒学思想发展的大方向。代表他这种苦心孤诣的作品,在其〈原儒〉一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翱,唐朝思想家及文学家,是韩愈的门人,也是侄婿,最重要的,他也是追随韩愈复兴儒学、反对佛教思想的一员大将,其哲学思想的造诣更有过于韩愈处。
代表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复性书〉,文章中以《中庸》的理论为基础,提出“性善情恶“的人性论,认为只要加强道德修养,消除情欲的干扰,便可恢复人的本然之性,便可成为圣人。李翱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对于《中庸》理论的提揭与发挥,对宋明儒学的理论方向之确立,有极大影响。
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颐、程颢,世称“北宋五子“,他们宋明新儒学的开创者,恢复并发展了先秦以后近千年的中国儒学传统,使儒家强调道德修养与天人关系的思考,重新注入一般中国人的生活中。
他们的理论工作之开展,主要是在接受道家、道教、佛教等新文明的理论体系的挑战之后,从理论的高度上,而非感性的或情绪的角度上,重构出一套观念体系,用以回应道佛极高的抽象概念能力所建构出的极其广博高深的理论系统,使儒家哲学思想除了官方的提倡,以及长期以来在社会人心所造成的传统影响外,在理论效力的竞争上,回复其在中国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一定地位。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一套参考道教思想而以儒学为本位的宇宙论系统,《通书》是上承《中庸》“诚“的哲学的本体理论、人性论、功夫论的系统。周敦颐之学之真正理论意义是建立圣人境界观念,将圣人境界的知识建置在宇宙论及本体论的架构之中,使圣人依天道而生并行天道于天下。
张载的《正蒙》是一套《易经》哲学的新解之作,他以庄子的气化宇宙论哲学与易理的形上观点的配合,重造了一套易学主体的气化宇宙论,并以此一理论体系攻击与批评了道佛两家的理论,主要观念即在论说天地万物之实有实存,而非道佛之以其为无或以其为虚幻之说者。他的重要著作还包括《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
邵雍继承着道教的易学观点,强调先天象数学,且吸收佛教的世界生灭观,提出天地发生变化的元会运世阶段的历史演变观,但是在价值立场上,却仍谨守儒家的德性本体思想,也建立了以易学为主体的形上学体系,其重要著作为《皇极经世》。
二程思想则重新消化周、张的思想体系,回复孟子心学的传统,提出许多新的概念与命题,例如“天理“、“性即理“、“理一分殊“,并且建立存天理去人欲的功夫理论与理气二元的形上学系统;由于程氏二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与周濂溪的濂学、张载的关学、朱熹的闽学、并称“濂洛关闽“。大程子心思灵秀,所关心的理论问题多为圣人境界的展现之学,作《识仁篇》及《定性书》倡说价值主体的绝对自主性。
小程子为学严谨,思考抽象概念问题建立德性知识的系统,注释《周易》,世称《易程传》,可谓在易学传统中迭经两汉象数易学之后,在继承王弼义理易之作中再度回复儒家心灵的注易大作。
朱熹,南宋大儒,他独自完成了类似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的集大成之工作,对于北宋以来思想的发展及其内容,作了一番全面的整理与重构,在本体论、宇宙论、人性论、政治哲学、甚至文学理论上等都有其一定的处理及发展。
他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辑为《四书》,定为儒学纲领,其《四书集注》是元明以后中国科举考试的教材,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影响极大,对于日本、韩国思想界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因其长期在福建讲学,故其学世称“闽学“,重要的哲学思想经编辑有《朱子语类》、《朱子大全》、《朱文公文集》等。
王阳明,明朝大儒,风格与朱熹迥异,服膺陆九渊象山先生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思想,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论,与晚年的“四句教“ ,同为发扬儒家思想当中简易直捷的思想力量、以及活泼生动的实践方法论。对于儒家思想的深入人心,有着极大的贡献。其主要著作辑为《王文成公全书》。
明代儒学中重要理论家尚有刘宗周、王船山等人,刘宗周弟子黄宗溪及其门人作宋元学案及明儒学案,刘宗周的儒学理解贯串两部大作中,他自己的重要思想即为一形上形下功夫义理合一的融贯哲学系统。其强悍的儒门道德生命意志促使他自己以及多数弟子在明亡时自缢殉国。
王船山在明亡时投身救国军事行动中,失败后深山论学著书,其重新诠释周易哲学,一反易学史上所有注易之作,建构他自己特有的乾坤并建的解易史观,另亦遍注群经,可谓中国儒学史上注经最多的一位,其创作量能不下于朱熹,且多有新论,船山学在当代研究及儒学史中尚待发掘的重要思想仍有极大空间。
当代新儒家,当代新儒家起源于民国以后学界对于儒学研究的重振,主要建构目的在回应西方哲学严密哲学理论体系的挑战,此一挑战的知识意义在于哲学价值观念的论证能力,儒学始终是价值哲学,价值哲学的成立理据必须以论证形式表述,此一建构论证系统的知识活动即是当代新儒家哲学建构的主要性格之一。
其次,作为中国哲学的价值哲学的一支,儒学始终必须回应道佛两家价值观念的挑战,当代新儒家从熊十力至牟宗三皆以论说儒家形上学是一主张现实世界真实且永恒的理论体系以有别于道佛两家的价值系统的知识根据,此一论理工程在牟宗三先生的主张儒学乃为一据德福一致的圆善论架构下建构完成,此一建构一方面在回应西方哲学对于价值主张的论理格式之辩争史,而以康德哲学之价值只在主体实践的实践理性中建构而出,另方面就主体实践之学之主体之心性主张其即为天地万物的普遍原理的价值本体,从而由实践以开显价值真理以证成德性价值是为一普遍原理。
当代新儒家的理论建构的时代意义在于其为当代中国哲学之唯一建构体系庞大的新哲学系统者,并基于其论理方法的诠释架构,从而亦旁及道佛两家真理观的诠释,大有侵略道佛义理诠释霸权之势。当代新儒家首先在港台发生巨大哲学解释影响力,近年来亦在中国大陆中国哲学界形成重要研究领域,其影响力仍在增长之中。
6、谈儒家思想利弊
利:儒家精髓很多! 主要 克己复礼!讲究礼仪为至上! 进而衍生许多理论!和,精髓!
弊:教条,它本身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禁锢人们的思想,进而在当时达到统治思想的目的!因为想要人人服从只有驾驭住他的思想!
现在吗?就像楼上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儒家思想有哪些利,又有哪些弊?
儒家讲究礼 用礼来规范自身的行为 儒家讲究的坐高境界是仁 不过仁是建立在礼上的 礼是仁的前提 现在社会这么乱就是缺少这种克制自身的礼 以至于放任自由 国外那些所谓的人道、自由 说白了就是对内心不良的放纵
儒家的弊就是 繁冗的礼节 太过于讲究礼 以致禁锢人的思想 而且有些礼节劳民伤财 没有必要
8、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的弊处?
儒家经典利远大于弊,对个人修养有很大帮助。
而程朱理学是程氏兄弟及朱熹儒家经典的解读,是他们自己的理解(主要是朱熹),所以可能有所片面,但成就值得后人肯定。而后代皇帝(主要是朱元璋)因为其思想有助于帝国统治,以八股取士的方式强化其在文人中的影响力,进而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这才有了最大的弊端:凡事以圣人言语为准则,墨守陈规,呆板迂腐,束缚了人的思想。直至王守仁的心学出现才有所好转,但因其影响力以深入读书人的骨髓,间接影响了中国思想的发展。
(心学理学之争太复杂,就不细说了,但他们都是儒学分枝)
9、儒家思想对我们有何影响?
儒家思想的优点在于他创造了一种阶级秩序,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所以被统治者所追捧,缺点是桎梏了民众的思想,在四书五经中是找不到科学的真理的。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都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哲学著作,仁义礼智信都掩盖不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10、儒家思想的问题
先看题干,同时结合时代背景。
本题要证明的论点有两个1。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2。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而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A和B都能证明1,但不能证明2,C产生的时代是西汉分封制已经产生恶劣影响的七国之乱后,汉中央政权急于解决王国问题,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后来的推恩令打下思想基础,所以印证了2。
同时尊儒即尊孔孟学说(虽然严重修改),即认同答案中的A和B选项,所以尊儒术能表现结论1,黜百家能表现结论2,所以选C。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