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11-25 03:20:01

1、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佛法告诉我们,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当然会有障碍。因为修行是改变原有习惯,对我们这颗混乱的心进行重新管理,全面整治。但无始以来,生命已形成巨大惯性,很难真正脱离原有运行轨道。这就必须发起出离心,也就是对五欲六尘的出离,对生命原有轨道的出离。我们初学打坐时,往往妄想纷飞。事实上,这正与平日的执著有关。最在乎的,必定是打坐时出现最频繁的念头。而那些我们从不在乎的,自然不会形成干扰。 所以,修行首先要有强烈的出离意愿,唯有这样,才能排除外缘干扰。就像我们在一个地方呆烦了,一刻也不想忍耐,只求速速离开。这时,此地的一切不再使我们产生留恋。若离开的愿望并不强烈,就难免有些牵挂,有这样那样让人恋恋不舍的执著。如是,让你立刻放下那些干扰打坐的念头,也就很困难了。 此外,应以佛法智慧审视人生,透彻世间,培养超然的心态。再打坐时,就不会浮想联翩了。心是可以调整的,我们想起幸福往事,会怡然自得;引发痛苦记忆,会悲从中来。但每个人对幸福和痛苦的感受程度又是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不同人会作出不同反应。这就取决于我们观念和心态的差别。 心又像有很多频道的电视台,若不是对其中某个频道有强烈兴趣,往往会东想西想,思绪纷飞,就像我们平时坐在电视前拿着遥控器不停调台那样。如果我们能经常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念人身难得,就能逐渐强化出离心。久而久之,心中唯有解脱的意愿,别无它念。如此,便能锁定这一频道,就像球迷遇到世界杯直播时,其他任何节目都不会使他转移目标。

2、学佛打坐后得了精神疾病怎么办

学佛打坐后得了精神疾病怎么办

金刚经,心经,反复读。如法放生,忏悔业障。会楞严咒吗?天天坚持诵。一般来说求神通,内心渴求名闻利养必然易致幻觉和各种障碍。一切修行必须要严格按佛所教戒律来对照检讨自己的问题所在。以戒为师。

这是极大业障的表现。

读诵《地藏经》,或者每天拜大礼拜,可以消除业障,然后再学打坐。

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证悟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证悟

挫折对人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满怀必胜信心的人,去做一件关系到以后发展的重要事情,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这件事情没有做成。这种打击,使其精神长时间振作不起来,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动机受挫,也叫做心理挫折或欲求不满。 动机受挫是某种动机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欲求障碍或者欲求阻止。

造成心理挫折的原因可以来自客观原因,如组织管理不善、人际关系不协调、天灾等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障碍,欲求得不到满足。也可以来自主观原因,如能力不足、知识欠缺、沟通不良、决策失误等。还可以来自心理障碍,把在事实上不具备的欲求目标当作自己眼前应该有的东西加以追求。 心理挫折对个体影响一般有两个方面:

一、心理受挫的大小与个体的动机密切相关。当重要的动机受挫时,感受到的挫折就较大,对个体的打击也较大。

二、由于心理发展层次不同,认识方法的差异,抱负水准的高低等原因,不同个体会有不同的重要动机,因而,挫折的感受应人而异。如两个人同时被小偷偷了钱包,一个人可能就受不了这种打击,好像天塌下来了,感到非常痛苦。另一个人却不以为然,破财免灾嘛。面临同样的考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 由此可见,心理挫折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理反应。

动机受挫承受力 人们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免动机受挫,上述种种表现是在动机受挫的状态下采取一定的形式表达动机受挫状态。为消除或减轻行为受挫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要及时了解、排除、防止形成挫折源。其次,提高对动机挫折的忍受力。人们对挫折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能处之泰然,继续前进;有的人则一蹶不振,精神崩溃。

这种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即遇到挫折时勇于接受挑战,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称之为动机受挫忍受力(也称作受挫耐性)。 一个人动机受挫承受力与以下条件有关: (一)与个人的生理条件有关。如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如何,有无生理缺陷等。 (二)与个性、以往的经历有关。如性格与修养怎么样,受挫的经验和教训如何?这些都对动机受挫承受力影响较大。 (三)与对挫折的知觉判断有关。

如有的人对挫折的反应就比较敏感,有的人反应则比较迟钝。 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挫折 人们在生活与工作过程中,漫长的人生之路,无论你怎样设计、安排,失败与挫折总是伴随着你的左右。这是作为“人”,这个特殊的社会存在,以及由他自身和他所处的各种不同的大小环境所决定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哪一个人不是经历了风风雨雨,从失败到成功,直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实践证明,每一个人都是失败与成功的聚合体。

拿破仑说过:“伟人的一生势必不幸”。

4、如何对治修行过程中的偏执心态

(术语)违于吾心之事缘。如盗贼水火之难等。往生要集上本曰:‘遇诸违缘,数被残害。’又思虑他事也。辅行五之三曰:‘心无异缘。’

离五种违缘(不顺因缘)

即:制缚盗贼、防护疾病、治疗麻风、求晴阻雨、防护死厄。 远离、对治即可。

违缘指违逆于吾人身心之事缘,如盗贼、水、火等灾难。又作逆缘。与‘顺缘’对称。又指将恶师、恶友等遮难(障碍)与诱惑,及诽谤正法等逆事,视作入道之缘者。[大佛顶首楞严经卷

六、法华经卷六常不轻菩萨品、观经散善义传通记卷一]

5、为什么修道?生活中如何修道?

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修道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修道就是在我们生活中感悟道,即将道的精神、道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道的超越,体现道的意境、道的精神、道的风采。

提倡生活道在于将中国文化特色的道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

记住三个在,平常心,很受用的

人对人生和生活有迷惑,为得真智慧故修道。

道,真理或真实相。是超越表象,而有其深刻本质的规律。没有智慧,则日用而不知。不知故,则迷惑。

真智慧,不全从书本来,必须修行内心,深刻思维,方才可以有所开悟。是为修。

生活,皆是道场。真理并不离开现象,反而必须从观察现象来认识。因此生活,就是修行的场所。

生活中每一个现象,都从中可以悟道。但是要学习正确的修行方法,来提高内心的素质。

即通过戒定慧,来提升心智。

心智增长,必然所见深远。一切所为,易于成功。内心开阔,自在欢喜。是为人生至境。

一边修道一边工作即可啊。

深山里,挖树根,摘果子,不求饱,只求维持身体最低需求。其实很容易解决的。

有些记载是修行人的食物由天人送来,不需要自己去找吃的。

有些修行人,食物由各种动物送来的。因为修行人修成后可以普度众生,有灵性的动物会帮助他们的。呵呵。

南无阿弥陀佛!

6、如何在修行的过程中去除种种障碍?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修行?

何谓业障?贪嗔痴慢疑是也。如何除业障?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去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

用平和的心.要做到不大怒不大喜不大悲

让心平静如水吧,心态不放平,任何的问题与修行都是无谓的

明心见性 无所住心 若认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这是圣人说的

依佛的戒律来摄心。以正知正见来修行。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9044.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