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的思考与自我分析

laoshi 自我觉察 2023-09-09 17:32:04

导读:本文讲述了一个小编对仪式感的反感和影响。仪式感是一种强制性的规矩,必须遵守,这让他感到厌恶。他还指出,遵守规定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以方便大人生活、满足父母心理和面子的基础上,孩子只能顺从父母和家庭的需要,这会导致孩子内心对规矩和制度的不满、愤怒和仇恨情绪,并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小编也提到,对他来说,家庭教育中的规矩和仪式感也是让他感到厌恶和拒绝的。尽管他曾经反抗过家庭中的规矩和制度,但现在他更多地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寻求新的道路。如下为仪式感的思考与自我分析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仪式感的思考与自我分析

1、我对仪式的厌恶

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对仪式感持有厌恶态度。在我的观念中,仪式被视为一种强制性的规矩,必须遵守。虽然我从小到大都被父母和亲人称为“乖孩子”(懂得礼仪规则),一直以来都是乖乖的学生,但在高中时因为严重偏科而无法保持这个标签,我的叛逆一面才开始显露出来。表面上看我很乖巧,但内心却充满了叛逆情绪,因此我对所有规章制度和仪式都深感反感和厌恶。一个孩子刚出生时并不懂得规矩,只有在成长过程中,这些规矩如同枷锁般慢慢加诸于我们身上。被称为懂事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父母的家庭教育,尽管这种教育常常被和家教联系起来。在平时骂人时,我们常常听到:“你没家教。”这句话不仅是对对方的指责,而且同时也涉及到对对方父母的批评。这种辱骂不仅可以伤害对方本人,还能将责任归咎于他们的父母,因为他们没有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这种骂人的方式往往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击。可见,在我们的文化中,被认为“有家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正是因为对“没有家教”的厌恶,我们开始追求“有家教”,这种厌恶和追求实际上都指向同一件事情,只是使用了不同的手段,一种是用棒,一种则是用胡萝卜。在不同的家庭和文化中,“有家教”的含义会有所不同。在我家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乖”。这里的“乖”指的是孩子能够理解并满足成人的需求,随时随地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而这种“乖”和“家教”往往建立在以方便大人生活、满足父母心理和面子的基础上,孩子只能顺从父母和家庭的需要,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对于这种表面上违背了自己意愿和意志的“乖”,会在内心里产生对“乖”和“家教”的不满、愤怒甚至仇恨的情绪,并且会将这种情绪推广到与其相关的所有规则、规矩和制度上。为什么在受到虐待和严苛教养的家庭中,容易出现反社会人格的孩子呢?这是因为通过观察可以看到,一个人对外界的残暴、仇恨、伤害和攻击,都是曾经被外部世界对他们身心施加的伤害的反映。我幸运一点,严格的家教只让我对一切规章制度和仪式感感到反感和厌恶,并且影响了我个人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以至于我很早就开始思考生死问题,进而投身心理学行业。正是因为这种“适度的伤害”(父母在某些方面还是对我给予了关爱和温暖),我没有走上另一条毁灭自我的道路,反而成为一名咨询师。

2、对仪式感的拒绝程度

我对仪式感的反感可以说到了极致。我记不得任何人的生日,包括父母、亲朋好友。要想记住孩子的生日,我需要用心回忆;而对于我自己和丈夫的生日,常常在一个半月或一个月前就开始不断地提醒自己,然而最后还是经常会忘得一干二净,导致错过庆祝的时机。(当然,对于忘记生日的原因肯定还有其他因素,但对仪式感的厌恶是其中之一)。我不愿意参加任何有组织的活动,因为有组织活动意味着有“纪律”和“规则”。对于所有的活动组织和仪式,我都内心深深地不屑和反感,觉得它们太做作。所以,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积极参与活动的人,可以说基本上是能逃避就逃避,能躲藏就躲藏(这一部分也与我与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关)。我常常会向朋友抱怨、发牢骚,甚至唱反调,泼冷水。我也对一切规章制度和仪式感感到抗拒和排斥,这直接导致我总是有破坏规则和挑战规矩的冲动和欲望。这一部分也直接影响了我在团队和集体中的融入程度,以及与他人的关系。这种独立特立的个性气质从另一个方面促使我保持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我排斥盲从,总是属于少数人中的一员,对问题和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观点。相较于大众,我更愿意深入并超越,或者寻求新的道路。

3、对婚姻的影响

对仪式感的反感直接影响了我的婚姻。因为我和丈夫没有举行婚礼,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创伤,也直接导致婚后多次因此争吵,对婚姻产生了负面影响。虽然我一直反感仪式感,但在婚礼这件事上,当时我却强烈要求丈夫办理。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ziwojuecha/1481.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