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归因理论是什么,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

laoshi 人际社交 2023-09-17 21:30:07

导读:本文介绍了人际归因理论,该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该理论分为海德的归因理论和维纳、阿布拉姆森等人的归因理论。海德重视对人知觉的研究,认为对人知觉的研究实质就是考察一般人处理有关他人和自己的信息的方式。行为的原因可以归因于环境或者个人,包括环境原因和个人原因。维纳、阿布拉姆森等人的归因理论都对行为原因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如下为有关人际归因理论是什么,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人际归因理论是什么

1、人际归因理论是什么

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

F。海德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提出归因理论。以后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陆续提出一些新理论,如

B。维纳、

L。

Y。阿布拉姆森、

H。

H。凯利、

E。

E。琼斯等人。70年代归因研究成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一、海德的归因理论

海德重视对人知觉的研究,认为对人知觉的研究实质就是考察一般人处理有关他人和自己的信息的方式。一个观察者对被观察者行动为何如此感兴趣,他像一个“朴素心理学家”那样去寻求对行为的因果解释。在海德看来,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什么责任;如果在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环境原因如他人、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个人原因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如一个学生考试不及格,可能由于个人原因:他不聪明、不努力等;也可能由于环境原因:课程太难、考试不合理等。海德关于环境与个人、外因与内因的归因理论成为后来归因研究的基础。他认为,对人知觉在人际交往上的作用就在于使观察者能预测和控制他人的行为。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及其同事在1972年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认为,内因-外因方面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还应当增加另一个方面,即暂时-稳定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彼此独立的。暂时-稳定方面在形成期望、预测未来的成败上至关重要。例如,如果我们认为甲工作做得出色是由于他的能力强或任务容易等稳定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期望,如果将来给予同样的任务他还会做得出色。如果我们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心情好或机遇好等暂时因素造成的,那么就不会期望他将来还会做得出色。

人们可以把行为归因于许多因素,但无论什么因素大都可以纳入内因-外因、暂时-稳定这两个方面的4大类中。

三、阿布拉姆森等的归因理论

阿布拉姆森、

M。

E。

P。塞利格曼和

T。

D。提斯达尔等人于1978年进一步发展了维纳的理论。他们依据习得的无能为力的研究对失败的归因作了补充,提出了第3个方面,即普遍-特殊方面。如一个学生由于数学老师的偏见在数学考试上总是取不到好的分数,于是他放弃对数学的努力,这是习得的无能为力的表现。他的这种无能为力如果只表现在数学一门课程上就属于特殊方面,如果也扩散到其他课程上,则属于普遍方面。

如果一个学生数学考试失败了,我们应看其原因属于【表】中的哪一栏,如果属于内部-稳定-普遍一栏,就可以预测他将来在各门课程考试上都不会好;如果属于内部-稳定-特殊一栏,则只能预测他将来在数学考试上不会好。

四、凯利的归因理论

凯利在1973年提出,可以使用3种不同的解释说明行为的原因:①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行动者;②归因于行动者的对手;③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以教授甲批评学生乙一事为例,我们既可归因于学生乙,如果学生乙懒惰;也可归因于教授甲,如教授甲是个爱批评人的人;又可归因于环境,如环境使教授甲误解了学生

乙。这3个原因都是可能的,问题在于要找出一个真正的原因。凯利认为,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主要使用3种信息:一致性、一贯性和特异性。一致性是指该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相一致,如果每个教授都批评学生乙,则教授的行为是一致性高的。一贯性指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一贯,如教授甲是否总是批评学生乙,如果是的,则一贯性高。特异性指行动者的行为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是否相同,如教授甲是否在一定情况下对学生乙如此,而对其他学生则不如此,如果是的,则特异性高。凯利从这里引出结论说,如果一致性低、一贯性高、特异性低,则应归因于行动者。这就是说,其他教授都不批评学生乙,教授甲总是批评学生乙,教授甲对其他学生也如此,此时应归因于教授

甲。如果一致性高、一贯性高、特异性高,则应归因于对手。这就是说,每个教授都批评学生乙,教授甲总是批评学生乙,教授甲不批评其他学生,此时应归因于学生

乙。如果一致性低、一贯性低、特异性高,则应归因于环境。这就是说,其他教授都不批评学生乙,教授甲也不总是批评学生乙,教授甲只是在一定情况下批评了学生乙,对其他学生未加批评,此时应归因于环境。凯利强调了三种信息的重要性,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三度理论。这个理论是个理想化的模型,人们实际上往往得不到这个模型所要求的全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如何解释行为呢?凯利提出了因果图式的概念。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形成某种看法,即图式,以此解释特定的行为。如父亲拥抱儿子这件事,可能有几个原因,一个是父亲是个热情的人,另一个是儿子作了什么好事。如果我们知道儿子没做什么好事,那么我们会认为父亲是个热情的人。如果我们知道父亲不是个热情的人,那么我们会认为儿子做了什么好事。

五、琼斯和戴维斯的归因理论

琼斯和

K。

E。戴维斯1965年提出的归因理论称为对应推论。这个理论主张,当人们进行个人归因时,就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导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推导出的行为意图和动机与所观察到的行为及其结果相对应,即对应推论。一个人关于行为和行为原因所拥有的信息越多,他对该行为所作出的推论的对应性就越高。一个行为越是异乎寻常,则观察者对其原因推论的对应性就越大。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主要有3个:①非共同性结果:指所选行动方案有不同于其他行动方案的特点。例如,一个人站起来,走去关上窗户,穿上毛衣,此时我们可以推断他感到凉了。单是关上窗户的行动也可能表示防止窗外噪音,而穿上毛衣这个非共同性结果就可以使人推断这个行动是由于凉。②社会期望:一个人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动时,我们很难推断他的真实态度。如一个参加晚会的人在离开时对主人说对晚会很感兴趣,这是符合社会期望的说法,从这个行动很难推断其真实态度。但是当一个人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公认时,该行为很可能与其真实态度相对应。如上述参加晚会的人在离开时对主人说晚会很糟糕,这是不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它很可能反映出行动者的真实态度。③选择自由:如果我们知道某人从事某行动是自由选择的,我们便倾向于认为这个行为与某人的态度是对应的。如果不是自由选择的,则难于作出对应推论。

上述这些归因理论都是继承海德的“朴素心理学家”的传统,把人看作是理性的,在归因上是进行因果分析的。事实上人在归因时并非总是按理性行事。

D。卡内曼和

A。特威斯基(1973)特别指出了这一点。他们不把人看成是“朴素心理学家”,而看成是认知经济学家,在归因上注意节约能量,走近路达到结论。卡内曼和特威斯基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两种启发法进行推理判断:一是代表性启发法,二是可得性启发法。前者指人们在进行推理判断时往往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如某地家庭都有6个孩子,多数是3男3女。问你这3男3女的出生顺序,男男男女女女和女男女男女男哪个可能性大。一般倾向于认为是后者。实际上这两种顺序有同样的可能性。因为3男3女的出生顺序有20种可能,其中类似前者的只有两个,其余18个都是混合型的,混合型有代表性。可得性启发法指易于进入头脑的信息往往被利用。如果问你班上哪个同学影响大,那么你首先想到的是那个人往往被认为影响大。可得性启发法可以解释归因上观察者和行动者的差别。对于行动者来说,情境是突出的,对于观察者来说,行动者是突出的。突出的东西容易被记住,从而容易回忆起来。这个例子也说明突出性影响归因,突出性使观察者倾向于个人归因,而行动者倾向于情境归因。

2、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

2、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要意识到他人的存在,理解他人的感受,既满足自己,又尊重别人。下面有几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原则:

1、人际关系的真诚原则。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2、人际关系的主动原则。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主动的人往往令人产生好感。

3、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人们之间的善意和恶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真诚换来真诚,敌意招致敌意。因此,与人交往应以良好的动机出发。

4、人际关系的平等原则。任何好的人际关系都让人体验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脸色行事,就无法建立起高质量的心理关系。

最后,还要指出,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在人际关系的实践中去寻找,逃避人际关系而想得到别人的友谊只能是缘木求鱼,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目的。我相信,受人欢迎有时胜过腰缠万金。

在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着不同的人,而在工作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大公司企业的职业人士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来到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对上司——先尊重后磨合:任何一个上司(包括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管理代表),干到这个职位上,至少有某些过人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方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但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工作中,唯上司命是听并无必要,但也应记住,给上司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

对同事——多理解慎支持:在办公室里上班,与同事相处得久了,对彼此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把人家的隐私抖了出来。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同时,对工作我们要拥有挚诚的热情,对同事则必须选择慎重地支持。支持意味着接纳人家的观点和思想,而一味地支持只能导致盲从,也会滋生拉帮结派的嫌疑,影响公司决策层的信任。

对朋友——善交际勤联络: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在现代激烈竞争社会,铁饭碗不复存在,一个人很少可能在同一个单位终其一生。所以多交一些朋友很有必要,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因此,空闲的时候给朋友挂个电话、写封信、发个电子邮件,哪怕只是片言只语,朋友也会心存感激,这比邀上大伙撮一顿更有意义。

对下属——多帮助细聆听:在工作生活方面,只有职位上的差异,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在员工及下属面前,我们只是一个领头带班而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荣耀和得意之处。帮助下属,其实是帮助自己,因为员工们的积极性发挥得愈好,工作就会完成得愈出色,也让你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尊重,树立了开明的形象。

而聆听更能体味到下属的心境和了解工作中的情况,为准确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了详实的依据。美国一家著名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当管理者与下属发生争执,而领导不耐心聆听疏导,以至于大部分下属不听指挥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换掉部门管理者。

向竞争对手——露齿一笑: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对手。许多人对竞争者四处设防,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冷不妨地“插上一刀踩上一脚”。这种极端,只会拉大彼此间的隔陔,制造紧张气氛,对工作无疑是百害无益。其实,在一个整体里,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任何人都有可爱的闪光之处。当你超越对手时,没必要蔑视人家,别人也在寻求上进;当人家在你上面时,你也不必存心添乱找茬,因为工作是大家团结一致努力的结果,“一个都不能少”。无论对手如何使你难堪,千万别跟他较劲,轻轻地露齿微笑,先静下心干好手中的工作吧!说不定他仍在原地怨气,你已完成出色的业绩。露齿一笑,既有大度开明的宽容风范,又有一个豁达的好心情,还担心败北吗?说不定对手时早已在心里向你投降了 。

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性。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观察法的缺陷:

1、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

2、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3、由于未对条件加以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

4、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影响。 (二)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量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

1、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对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 那么相应的量表就会说完善。另一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三)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联系,并可 以进行反复的验证;但是缺点是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景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情景中进行的。它消除了实验 室实验的缺点,但是由于条件控制的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实验法是包含着一系列的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试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叫自变量和独立变 量。还有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 (四)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更多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内容请咨询勤思考研在线老师!

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采取控制变量的方式揭示因果关系。

问卷法:采取相应的量表揭示相关关系。

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其相应表现。

访谈法:通过深入访谈记录和分析。

个案分析发:深入分析其日记等内容揭示被试心理。

自然观察法,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研究 研究方法有三层次:总体研究方法,主要是哲学方法论的东西;一般研究方法,就是心理学总体上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就是具体到某些研究时要用的方法。 你的问题可能是一般研究方法 主要有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等

5、用社会心理学来分析自己,都应该怎么分析?从哪些方面?

5、用社会心理学来分析自己,都应该怎么分析?从哪些方面?

从个体和人际的角度?(群体可能也行,但似乎关系没那么强。)先看看分析自己的目的,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确定具体的角度。社会心理学的结构很清楚,就那几个模块,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个体的角度就有很多模块,比如自我认知(如何认识自己的,自尊啊之类的),个体的感知觉活动,态度和说服,归因方式,人格等等。考虑一下论文的具体要求是啥,我觉得写的话专注一两个模块比较有力。不知道有没有理解错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6、人际交往心理学

6、人际交往心理学

弗洛依德《日常行为的心理分析》

《人类的学习》

R。

L。桑代克

《心理与教育的测量和评价》

R。

L。桑代克、

E。

P。哈根

《科学与人类行为》伯尔霍斯 弗雷德里克 斯金纳

《超越自由与尊严》伯尔霍斯 弗雷德里克 斯金纳

《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 班图拉

有一个行为心理学的日剧 心理医生 也可以看下。

7、您认为处理人际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包括哪些?谈谈曾运用其中一种方法成功处理人际

7、您认为处理人际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包括哪些?谈谈曾运用其中一种方法成功处理人际

处理人际关系 要用心。。。

而要有一个好的人缘 就必须抛弃真心。。。 却要试着去Act表演。。。

可以带给人一种Mood气氛。。。

因为用心 就包括 真心 虚心 假意 等等。。。 不适合用在人缘上。。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renjishejiao/24014.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