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化的情景中,如何培养儿童审美观察能力,学前儿童美述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2-25 03:30:06

导读:本文研究了如何通过优化情景来培养儿童审美观察能力。小编指出,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基础和开端。为此,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拓展审美感知的形式、拓展审美感知的手段和拓展审美感知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感知和欣赏美,促进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文章还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美学素养。如下为有关在优化的情景中,如何培养儿童审美观察能力,学前儿童美述教学的原则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在优化的情景中如何培养儿童审美观察能力

1、在优化的情景中如何培养儿童审美观察能力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基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意义认识

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觉幼儿的创造潜能,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儿童艺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的目的:“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纲要的艺术目标体现了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在艺术活动中的重要性。

审美经验的建立,离不开审美活动。它涉及了注意、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数。孔起英指出“在审美活动中应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对美术作品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知。”因而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审美感知是第一步。审美感知是客体的审美属性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人脑对客体各个部分的整体心理反映。它是审美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基础和开端。

屠美如在《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中这样解释审美感知:“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具有增强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审美器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激活幼儿对生命特有形式的感受能力。”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和物,把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相结合,促进幼儿对艺术的敏感度,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审美感知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知认经验,并能有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当前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现状的反思

当前学前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存在着重视幼儿的审美创造,对审美感知的认识不清晰或不重视。普遍存在着感知形式单一,感知手段单一,感知方法单一的现象。

感知形式单一:审美感知活动的组织往往局限于学校、局限于教室内的美术教学中。殊不知,大千世界,自然万物都是美的源泉。

感知手段单一:审美感知活动局限于美术教学活动,将审美感知等同于单一的美术活动。其实在幼儿园的各领域的都可以看到美的影子,语言领域中语言美、音乐活动中的音乐韵律美等等。

感知对象单一: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只是单纯的对教师范画的感知,局限于对教师提供的绘画技能理解和掌握,感知的对象单一。其实艺术的表现手法是无穷,只有博才众长,才有独具特色。

3、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基本设想

(1)拓展审美感知的形式:幼儿从单一的室内感知到广阔户外感受。贯彻“美来自于生活”的理念,将幼儿的审美感知与幼儿自身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欣赏,让幼儿充分感知真实的事物特性,丰富幼儿的认知表象,发现美、积累美感经验。

(2)拓展审美感知的手段:整合各领域的教育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认知感受,帮助幼儿理解、感知、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促进幼儿的审美创造。

(3)拓展审美感知的方法:以丰富幼儿的艺术视野为目的,丰富幼儿对美术大师的作品、同龄儿童优秀作品、现代的绘画艺术、摄影艺术等作品的审美感知,学习借鉴积累艺术表现经验。

本项研究尝试通过多种形式的审美感知,提高幼儿的美术兴趣、审美创造能力的同时,注重美术的教育功能。通过审美感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审美情趣、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3、我家宝宝7岁,想培养孩子的美学素养,有人能给推荐一下合适的课程吗?

3、我家宝宝7岁,想培养孩子的美学素养,有人能给推荐一下合适的课程吗?

建议去上海安徒生童话乐园的三大教育中心看看,三大中心其中有一个是“安徒生天赋美学中心”,号称“上海唯一一个教会孩子美学的地方”,这个天赋美学中心采用的是天赋引导式教学,让老师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像朋友般的亲密关系,在朝夕相伴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和长处,然后进行引导培养。这个理念方向挺对的,可以去试试。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心理学根据幼儿发展特点,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特点与规律,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都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的揭示,对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阐述,对

教师左右的阐释,以及对幼儿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都在不断地充实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研究内容。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尽管以幼儿学习与教育为主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它的理论体系还未真正完善。因此,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

展,首先要加强基本规律研究和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形成富有幼儿学习与教育教学特点的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借鉴和依赖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框架体

系,要体现中国的地域的特殊性与文化的独特性,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幼儿教育心理学要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特点以及科学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学习,实施有效教

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建立必然为科学的幼儿教育,特别是为幼儿教师开展科学、适宜、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与实践指导。

5、如何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5、如何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

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2、 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

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 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

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

END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循序渐进:

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

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

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

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诸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3、 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

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6、浅谈在美术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感

6、浅谈在美术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感

我们所谓的“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突出地强调了要把教育与儿童发展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思想,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生活化美术教育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1.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体验审美感。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当幼儿临摹范画时,他们感受到一种唯美,而我们应该让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中的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生活化美术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亲自去探讨他们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也为美术表现积累了情感经验其它有用的经验,垫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使幼儿达到愿说乐画的境地。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例如在我们组织的一次以“超市购物”为主题的美术教育课上,孩子们不但亲身体验了如何在超市购物,而且都迫不及待地把过程和感受用笔表现出来,连平时最怕画画的小朋友也如此。

在我们进行的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通过幼儿具体的美术为表现的评价可知:生活化的美术表现题材与活动十分有助于幼儿美术兴趣养成。幼儿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得多。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所知的表现。若在美术活动中贯穿以生活化取向,则幼儿感知得更直接更深刻。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引导幼儿自愿地表现,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

因而,生活化美术教育能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设感知美的环境,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从而让幼儿不自觉地迸发出“动之以情、感之于心、思之于形、联之于境、赋之以美”的艺术情感。

2.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更有助于幼儿自我表达,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

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艺术活动就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生活化美术教育在这方面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更为明显,从幼儿的大胆表现程度来看,生活化美术教育的课程多为体验式。幼儿接触的事物多了,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情感更加丰富了,自信心更强了。幼儿敢于表现自己,把情感表露出来。这从幼儿活动时发言的踊跃,活动时的投入,以及表现在作品上的大胆想象程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我们组织的一次“大马路”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对大马路观察和体验,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新学的交通知识告诉老师和同伴,在作画过程中,孩子们也是非常乐于表现自己所了解的新事物,如某个路标的含义、汽车名称与标志,驾驶员和行人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大人闯红灯要造成的危害,小孩乘车头和手不能伸到窗外去…….种种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在孩子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生活化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与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画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画。由于此类美术课不再是简单临摹,评价的标准也自然不再是与范例相像的程度。因此幼儿的创作空间更自由,对艺术的表达更自然更自信,那些模仿能力较差的幼儿完全可以自行创作,而无需为临摹得不像而减少自信,在这样宽松的学习创作氛围中,幼儿更乐于表现自我,也更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学习的成就感不是来自同伴中间互相比较后的胜利和外在的肯定,以往过于单一的美术教学方式就容易让幼儿陷入这样的误区。成就感是来自问题解决过程中认识需要的满足,能力的自我肯定,活动意义的理解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协作中产生的归属感。生活化美术教育便能计划较好地引导幼儿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尊重每个个体,在宽松的环境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反映强烈,充满自信,大胆表现生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铸就了一个个“我能行”的小画家,可以说生活化美术教育是引导幼儿自我表现完美切入点。

二、生活化美术教育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瑞吉欧的教学方案认为,儿童只有通过建构(constitution),而不是教导(instruction),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因为儿童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感官体验及自主性探索获得知识,瑞吉欧方案教学近年来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培养出来的儿童是有能力的,自主的,有创造性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在教育思想上广泛吸取了蒙台梭利、杜威、皮牙杰及维果茨基的相关理论,并充分表现于课程中。

生活化美术教育由于其生活性、综合性和引导性的本质特点使教育活动以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能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熟练地利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原有经验的价值和趣味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重新建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如果活动的主题远离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就会在大多数问题、信息、思考、计划等方面依赖教师,这点在我们组织的以“农贸市场买菜”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也有充分体会。大多数幼儿都是第一次去农贸市场,觉得很新鲜,而很多蔬菜、荤菜都是平时吃过的或图书上见过的,直观认识和触摸使他们感到某某菜没有烧熟时这样的,菜的形状、特征、颜色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在他们觉得新鲜有趣的同时,又更熟悉巩固了已了解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在之后的绘画过程中,幼儿表现出充分自信,画出自己最喜欢吃的菜,生菜和熟菜的变化,爸爸妈妈经常烧的菜在农贸市场里,甲鱼、螃蟹、鱼在水里游,胡萝卜等十分有趣的作品。在这样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调节作用,引导幼儿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幼儿树立主体观念,时时处处重视发挥幼儿主体能动性。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并使情感在教学绘画过程中充分体验自主性,同时, 更增加了幼儿在生活中主体感的体验。

而主体性是指在自觉活动中体现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途径。主体性教育是从主体出发,为促进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在生活化美术中,促成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生活化美术的一个特色。在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体验活动中的自主,体现自我的思想,进而实现主体性的价值。教师在活动中力求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氛围,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活动材料。

尾声:

在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帮助者、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和欣赏者,幼儿体验学习,自主发展成为了可能。教师角色被重新定位,建立了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中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活动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新知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充满了自然、快乐和谐。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美术活动形式要突出综合性特点,强调教育应当与幼儿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扩展幼儿现实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从生活实际的层面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幼儿的实践活动于其生活经验的结合。美术教育活动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与其他各学科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去,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社会是课程的资源。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尝试中所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

7、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是什么

7、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是什么

如同每次的活动安排都要有一个合适的目标并且要认清这个目标一样,幼儿艺术教育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许多专家认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在观念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采取更贴近孩子特点的方法。幼儿艺术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体验。家长和从事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针对孩子自身的心理、性格特点选择艺术门类,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轻松愉快中发挥天性和创造力。家长和老师应更注重艺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我认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从小拥有发现美、欣赏美、乐意创造美的良好习惯。

“技巧固然重要,但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更重要,那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和享受。”专家的话无疑道出了艺术教育的精髓。艺术考级和各类大赛、招生加分确实促进了业余艺术教育的兴旺,也是检验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但倘若技术与艺术本末倒置,让孩子不快乐地学习,也就丧失了艺术教育的本来目的。

其次,幼儿艺术教育需要国家教育系统的充分重视和参与。发达国家普遍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制订课程计划时充分考虑,并在教学中采取丰富多彩的、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方式。同样,在幼儿园这个人生的起跑线上,认清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质,制定合适、合理的目标更是影响幼儿一生的重要教育环节。许多艺术界人士提出,应改进学校的艺术课教学,提高艺术教师的水平和地位,教材应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应更丰富些,而且应重视学生艺术基础知识的培养。

幼儿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整合社会、家庭、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资源、强化大众的意识。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学校和幼儿园应该重视艺术教育以发现、培养有艺术天赋和才能的孩子,以便早早的发掘孩子的艺术潜力,让美的意识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贯穿幼儿的人生。 区域游戏活动是一条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的途径。区域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相互渗透,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游戏中的艺术活动具有趣味性。他们自愿自主的活动,所以游戏中幼儿井然有序、活而不乱;由于考虑了他们的个人需要,环境之间互不干扰,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所以幼儿活动的专注和投入程度、习惯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空间是有限的,创意是无限的;教室是固定的,内容是流动的;两个人的力量是单一的,但"众人拾柴火焰高",艺术的熏陶需要一个大环境。区域活动中的作品通常展示在墙面或者活动室的台面,这是与家长交流反馈幼儿情况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互底应该展示些什么呢?艺术方面的作品是这个窗口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最常呆的地方就是活动室,那么在环境布置中对孩子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的另一条途径。那么环境布置得互动性有其显得重要起来。环境布置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幼儿也应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付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环境生活中活生生的小巧手,完成力所能及的布置任务,成为环境的主人。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我意识到环境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就是大课堂,它是看不见的老师,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应该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花园"的主人,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对于美的一次次探讨。观察是环境生成的前提,而环境应是由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中产生的,大自然是造化的最大艺术,幼儿对大自然、对动物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在他们眼中的世界通过稚拙的手笔和歌声表现出的是近乎纯美的艺术品。不断生成发展的墙饰环境是幼儿学习的折射和反馈,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流程的一个窗口。与家庭的互动,又从家庭方面增加了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广泛性,使家长理解并最大限度的为孩子提供受到艺术教育的条件。 有识之士呼吁,幼儿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让每个孩子有充分时间和条件去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是艺术教育目标中的一个重要内涵。 所以,在我们的幼儿园,要制定适宜的艺术教育目标,要创设一个拥有浓厚艺术气氛的环境,有充分的艺术活动材料,让幼儿有机会在学前教育中可窥见艺术殿堂的一角,为以后的艺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我们的家庭,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在生活中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美。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文化艺术基础设施,举办面向学生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方面让幼儿园学校有目的的组织参观,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观摩、欣赏、表演和展示,并在其中体验艺术的魅力,培养美好的情操。

8、读幼师的要学哪些课程

8、读幼师的要学哪些课程

主要课程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师口语、幼儿唱歌、幼儿绘画、幼儿舞蹈、幼师听话与说话、幼儿手工等。

幼师工作在北京和上海一些私立的学校是非常需要这样的老师的,而且工资相对性比较高,但是学历不但要高,老师应具备独特的教育方式和工作经验!现在在教育幼儿方面,不但需要老师有耐心、文化素质高、职业道德强的老师外,还需要老师更好的掌握孩子心理学,在孩子遇到不同问题的时候,老师能够科学、正确地去引导孩子,而现在好多幼儿园的老师恰恰在这方面缺少真正的知识。比如,孩子淘气,老师就会对孩子进行批评和制止,而不去观察和分析孩子为什么这样去做?是不是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而从中让孩子或多或少学到一些东西,孩子此时则因老师的批评而使孩子恐惧和伤自尊心。再如老师教孩子绘画,让给太阳涂颜色,而偏偏有个孩子给太阳涂上粉或是绿色,老师则非常严厉批评孩子说,这样不对,哪有太阳是粉色或是绿色!却不会赏识孩子,从中挖掘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许孩子真的有一天长大为用一种办法让太阳变成粉色或是绿色。而老师的一句话很可能将一个“科学家”、“发明家”给枪毙掉。

以上所举的例子,就是希望幼师能够多了解一个幼儿的心理发育,老师能够真正从孩子的心理健康来引导孩子,让孩子真正在游戏中学习。

9、幼儿园可以开设哪些特色课程

9、幼儿园可以开设哪些特色课程

这个关键看家长和老师:传统的特色课程都可以,也都不可以,关键看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能力,孩子在幼儿阶段,只要能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激发孩子的自主、热情和创造力的家长和老师,幼儿园就可以开设各类行色课程。如果是孩子在没有自由、不能自主、要较多模仿或听命于家长和老师、看重短期效果而不能激发孩子较强热情的,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参加特色课程,否则孩子最后会失去灵感和创造力或兴趣,同时更严重的是失去自信和成长的活力或失去正确的审美观,这样我们就害了孩子。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受这种伤害的事情一直在上演,任何人也不能改变这一现状,因为...不说了,现在的中国社会还不是说真话的社会,大家心里都明白。冒着挨批的风险说这么多露锋头的话,只是希望能提醒下还不了解现状的家长注意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并不是说特色课程就一定不好。

10、小班幼儿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

10、小班幼儿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了解儿童的以上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儿童的问题。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儿童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2.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手绢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玩手绢。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 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儿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例如,他们常常认为“儿子”一词的意思就是“小孩”。当他们听说某个大人是××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为了使教师说的话能让幼儿明白,必须注意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经验,避免说过于抽象的语言。语言教学中,尽量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儿童理解新词。教“笔直”一词,可以竖起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幼儿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

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

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教师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各人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867.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